4.开展专题讲座和专项活动
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答辩期间是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又一高发期,学生面临毕业答辩、找工作等现实问题,面对多重压力的研究生极易发生心理问题,即便不发生问题也需要必要的关注和指导。通过科学的规划,适时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和有步骤的专题讲座,可安排一些必要的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学生既得到了锻炼,又收到了良好效果。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育人环境可以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有利于研究生健康成长。和谐的氛围和环境将带给学生更多、更好的创新型思维和意识。
5.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以预防为主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是出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的状况,处于一种被动局面,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很好地发挥心理咨询教师、研究生导师、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生辅导员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只有与专业知识教育、科研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紧密结合才有生命力。研究生所产生的心理问题源自于现实生活,要解决心理问题,就要深入到研究生的学习环境、社会环境乃至家庭环境的各个方面,剖析问题查找根源,从而找到引导的正确途径。只有与学生接触的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才更容易了解研究生的心理反应,他们对研究生的开导和说服力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研究生课程学习的各个环节。研究生培养目的就是最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其科研潜力,如果一切教学活动不能激发研究生自觉和热情的投入,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要制订教学规划,发挥教学功能,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全过程,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健康心态。
6.充分发挥现代网络媒介的作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网络文化的发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迅速崛起,不仅变革了高校新思想、新文化、新技术、新理论的传播方式,更深深地影响着研究生群体的价值取向、研学方式和生活状态。[2]因此,网络为教育管理者开展思想疏导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利用现代媒介,创建“研究生心理服务”网站。把心理健康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校园走入家庭,形成学校、院系、研究生、社会和家庭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充分利用校园网、BBS、QQ、博客、手机等多元化交互平台,实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或多对一的沟通模式,关注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在虚拟空间中进行真实的交流。利用网络对研究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及时的沟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黄友初.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对策分析[J].温州大学学报,2007,(5):113.
[2]陈建华,张雪,王辛,等.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对研究生的引导作用及创新途径[J].现代教育管理,2012,(4):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