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3-08 13:51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常丽娟马轶男 点击次数:
2010年11月10日,网络语“给力”一词登上了《人民日报》头版条目,网友呼“太给力了”。从最初的“火星文”到今天的流行语,网络语言越来越被大众接受。对于第一种观点来说,这是片面的理解和说法,并不能完全反应网络语言。“语汇系统如果只有基本词,永远稳稳当当,语言就没有生命力可言。”(于根元,2001)因此,我们要积极吸收网络语言中的精华部分,对待网络新词汇要有包容意识,特别是能方便我们交流又促进语言发展的新词。注意词汇保护,也要有“品位”意识和“规范度”意识。同时要摒弃网络语言中的粗俗、轻佻的语言,去其糟粕。
网络兴起的时间还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符合语言规范的词语会留下来,而那些不符合规范的则会自然而然地被淘汰掉。网络语言是随着近代网络的兴起而产生的语言,不能代替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有声语言,也不能用作文学形式的艺术作品。如果超越了它的存在和发展的范围,势力就相对微弱,它有自己的范围和区域,所以,我们大可不必过分担心它对我们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另外,网络语言在某些方面也符合汉语和语言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比如它通过谐音的方式使汉语从表形语言向表音语言迈出了一步,方便人们网络信息的传达和输入。在日常生活和网络交流中,使用一些欠规范的但是生动的语言,并无大碍。但在一些特定场合,如报纸杂志、电视这些主流媒介对网络语言的使用就倍加小心。总而言之,我们可以预见网络语言的发展还会继续壮大。
我们应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待网络语言的发展,趋利避害,让网络语言能够更好地传情达意。
参考文献
[1]陈光明.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未来展望[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2]许嘉璐,陈章太.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3]郑远汉.关于网络语言[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4]康桂英.网络环境下的主题语言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1999(11):27-29.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