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高校人文社科知识实践育人的转向分析

时间:2016-01-03 15:20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刘向光 点击次数:

  摘要:人文社科知识教育是当前高校教学质量提升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正确全面地理解知识和教育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人文社科知识实践育人的转向,使高校师生在探究知识价值的形成过程中,建构人文社科知识教育的时代意义,从而实现其自身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

  关键词:知识教育;价值与意义;人文社科课程;高校教学改革

  一、高校人文社科知识实践育人转向的时代背景

  1.社会转型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更高要求

  市场经济、法治国家和公民社会是我国现代社会转型的目标及成功的标志,这一转型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等带来全新的变化。满足社会转型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广博的知识基础,更要有创造力和发展潜力。

  过于强调专业教育,忽视应有的人文社科知识教育,培养出来的静态单一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高校毕业生,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因此,高校人才培养的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应随之转变。

  2.知识转型对人文社科知识教育内涵提出新的认识

  知识是教育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以知识为轴心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离开了知识的传承,教育活动便丧失了存在的基本前提,学生的发展也失去了客观基础。教育(education)一词原意就是通过外导和内引的手段,把一定文化背景中人的主观态度和价值追求引发出来,使表达和倾听的主体不断生成新的意义。一个时代的知识状况必然影响到那个时代的教育状况,一个时代的知识状况的变化也必然会推动那个时代教育实践的改革。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更是由于其知识内涵的广延性、语言本身的歧义性、认识时空的阶段性等因素,而难以有一个最终的、唯一的、确定性的理解。

  3.高校人文社科知识教育教学改革探索难以深入

  人文社科知识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它的实现方式。已有文献虽然为此进行了有益探索,但是研究者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教育活动作出的考察往往带有专业化的特点,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缺乏对知识自身应有特性的思考。现有研究对师生知识观念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探讨较少,而吸收多学科研究成果,阐释人文社科知识理论及其教育意义的研究则更少,这就难以深入反思知识教育背后的理念,影响了研究应有的深度。

  二、高校人文社科知识实践育人的应然走向

  社会转型将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等带来全新的变化。知识经济是社会多元复合转型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经济形态,但在凸显知识经济功能的同时,又有淡化知识的人文功能和过于物化包装知识的倾向。知识教育必须在思想观念和实践行为上有所转变,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健全型、复合型人才。

  “知识是什么”这个问题,不是一个具有确定答案的问题。现代知识所追求的是消除对事物认识的差异,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其终极目的是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与理解。后现代主义对现代知识本质观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与解构,强调知识的理解性、情境性、创造性和文化性。反思的现代性期冀在包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合理要素的基础上,重建兼容知识的相对性、动态开放性、多样性与差异性、情境性、共识性以及不确定性的新型知识本质观,走向反思的现代性之路。确定性的、客观真理的现代知识观,以知识作为工具实现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物质功利目的,显示了知识对于人类物质文明进步的重大作用的同时,也使人类自身的理性认识能力获得巨大发展。然而,这种确定性知识观不断地受到怀疑与批判。科学哲学家波普尔用“逼真性”来形容知识真理性的程度,认为经验知识或科学知识之为正确,仅仅只是在支持它们事实证据这个意义上的正确。正是这种怀疑与批判促进了知识的发展,同时也说明了知识并不是确定的真理,它是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

  教育的最高目的应该是通过科学教育和人文社科教育,把人培养成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科学教育引导人去科学地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人文社科教育引导人去充分认识和把握自身在客观规律面前的主体价值。人文社科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受其教育内容限定,人文社科教育,也可简单地定性为是人文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统称。社会教育,也称社会价值教育,其目的是让人成为社会化的合格公民;人文教育,也称人生意义教育,其目的是让人更好地认识自我、理解人生意义和确立奋斗方向。社会价值规范构成了社会世界的核心。人文世界由一系列对社会价值规范及其实践的总体性反思活动及其产品、组织、制度、符号等所构成。在人文世界里,意义取代价值成为核心,价值及价值实践只不过是主体用来进行意义反思的材料。因此,高校开展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引领学生关注并探究人文社科知识的价值形成,使知识参与到学生个体的精神和自我建构过程中,成为人的精神、人格自由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学生与知识互动、生成中,使他们成为既能进行自我完善,又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已有文献对人文社科知识教育的实现方式进行了有益探索:课程目标从关注知识传授转向知识创新与人文关怀并举;课程结构从“学科内封闭性”转向“综合化开放性”;课程实施从静态预设的接受性课程转向动静结合的兼容性课程;课程评价从量化一致的结果转向洞察有差异的过程;教学模式从单向趋同化的“灌输”转向学习共同体的“对话”等。

  这些研究已经且必将对高校人文社科知识教育及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然而现有研究对知识本身的性质、特点和价值缺乏应有的思考,导致对知识的价值无涉或价值混乱;对教育概念的片面理解,引发了“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论争。有的研究者无视或陶醉于现代知识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将高校人文社科领域去“情境化”、“生活化”和“个性化”的知识教育培养出的在人格、精神和品德上存在很大缺陷的“空心人”、“单向度人”和“非道德人”,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危机和人性危机等问题,归咎于现代知识本质观。为此,一些研究者盲目照搬西方后现代主义的知识观,致使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知识教育领域观念和操作上的“水土不服”,造成理论和实践上的混乱和迷茫,直接影响了该类研究应有的深度。在社会转型、知识转型和高校教育改革的复杂环境下,人文社科知识实践育人的转向,能够使高校师生在探究知识的价值形成过程中,揭示高校人文社科知识教育领域中正在应用的理论体系的适用限度和相对性,建构知识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现实意义。

  三、高校人文社科知识实践育人的理念建构

  我们从价值与意义的维度重新审视高校人文社科知识教育的研究文献,尝试探索人文社科知识实践育人的转向,目的并不是为人们提供一种固定的价值观、方法论或参照模式,而是希望使研究者和学习者能以一种整体的思维方式来思考知识教育,思考由价值走向意义的知识教育。在新认识的基础上确定新的价值,在新价值的指导下重构教育观念、重新认识知识和重塑教学价值,建构知识教育的时代意义。这样的重建不仅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追求和任务,而且其自身也是理论与实践双重探索和交互作用的产物。

  1.重构教育观念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