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1-04 16:55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王沛 胡发稳 点击次数:
摘要:民族文化认同是个体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民族文化的社会心理过程,是文化变迁和融合中的必然现象。在考察民族文化认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心理测量和社会认知理论,探讨民族文化认同的内在属性、基本内容与结构,旨在为民族文化认同的计量研究夯实相关的理论基础,进而准确把握民族文化认同及其相关变量间的确切关系,寻求民族文化认同对于民族延续、社会促进与和谐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民族文化;民族文化认同;民族文化认同结构;心理测评结构
文化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任何国家、民族,乃至任何正式或非正式群体都有其自身的文化要素和构件,这些要素相互适应,构成自稳态的文化系统。不同民族和群体均有其文化传承的内在生成和转换机制,如文化适应历程、民族文化认同机制等。每个民族都可以通过代代相传的行为、思想、传统来予以界定,形成相互有别的态度倾向、社会文化规范和行为模式,发展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单元。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尽管不同的民族及其文化存在着显著差异,但文化集群间也有一些通约因素,即存在民族间的“内在一致性”。这样一来,便出现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不同民族文化间哪些部分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为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总是充满着争议,因为人们总是倾向于根据自身所熟知的民族体文化来制订标准,因而往往耽迷于民族文化心理和行为表现的内在差异所造成的表面规则中。
另一方面,在全球化语境下,不同文化间的冲击与交融往往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民族社会发展的基本格调,其中所关涉的传统文化发展模式必将面临全球化浪潮的洗涤,表现为在民族间相互学习或嫁接异质文化成分的同时,一些原有的民族文化因素和特征将逐渐遗失。其实,一切文化都只有在交流与冲突中才能发展,并形成自己的性。就个体文化社会性发展而言,民族文化的变迁、承传和创新缘于不同民族成员负载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认同与适应。对于异质文化的冲击,个体必须作出抉择,将其支解和离析出符合自身既有文化要素的成分,并加以转译,赋予新的意义。这一动态化过程对于个体的社会适应乃至整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至关紧要。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在社会认知理论的视角下,基于个体文化心理和行为的需求,尝试探索该过程所反映的民族文化认同结构及其内涵。
二、民族文化认同的界定
“认同(identity)”一词源起于哲学中两事物相同时“甲等于乙”的同一律公式,表示“变化中的同态或同一问题”,后被民族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引进和拓展般而言,它是指个人或群体在社会交往中,通过辨别和取舍,从精神上、心理上、行为上等将自己和他人归属于某一特定客体。地域、语言、风俗习惯、民族文化、职业、身份、国家制度等通常是认同的媒介。其中以民族文化为客体媒介的认同模式,追问的是人们如何从文化属性上界定自己,并根据自身与所处社会文化环境的确定性、和谐度,来调整自己的文化需求和文化反应。当个体的认同处于危机中,或者假设个体那些确定的、一致协调的、稳定的认同事项或媒介被其怀疑的、不确定性体验所替代时,民族文化认同问题便会凸显出来。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人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本质和内涵给予了界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当属态度情感说和价值类型说。前者认为个体的民族文化认同取向反映的是一定社会文化资源满足其内在文化心理需求程度的主观体验,表现为人们对于某种相对稳定的文化模式的归属感,包括社会价值规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艺术等的认同,其实质是一种“自我认同”,是个体协调自己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与某个文化中多数成员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相同或相一致的程度。因此,人们的某种民族文化认同一旦形成就有较强的稳定性,可以不受地域、环境、语言等限制而独立存在。价值类型说则主张民族文化认同具有生存适应价值,是人们藉以评量外来新异文化的内在心智操102作准则,指特定个体或群体认为某一文化系统内在于自身心理和人格结构中,并自觉循之以评价事物、规范行为。此外,当人们面临社会文化转型或者多元文化情境时,个体民族文化认同的价值取向便趋于多元性、多样性和多维性,而由此建构的民族文化认同心理结构和类型一直是学界的聚焦点。二元民族文化认同论(biculturalidenti?ty)就认为个体可以同时对本民族和主流社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依恋。据此,贝瑞(Berry)从文化适应角度,基于移民及其后裔对本原文化宿主异质主流社会文化的二维态度及行为的变迁,将个体在移民境遇下的文化适应策略划分为分离、同化、整合、边缘化四种类型。
任何试图对于民族文化认同本质内涵界定的尝试,均需基于人类社会实践发展的一般规律来考察人们在特定文化模式下的文化需求和文化反应,既关注人类民族文化认同的社会动态性,亦强调个体民族文化认同的自稳态性与民族文化认同的系统结构特征。据此,笔者认为,民族文化认同隶属文化主体的价值系统,通过态度心理结构得以展现。它是指人们基于不同文化的接触和实践,以自己选择的标准对各种文化事项作出的认知判断、情感依附、行为选择和调整倾向。就文化主体的价值诉求而言,民族文化认同的实质是观念地反映与客观地表现的有机统一。在表现层面上,把人的主体性投射到文化认识活动及其成果中;就反映而言,是将特定民族文化认同对象的存在方式转化为主体的观念性存在。这一动态化过程意指民族文化认同是个体在诉求自身需要满足中,契合时宜地选择和依附特定文化,并将之改造为符合文化主体需求的文化形式与内容。在这个意义上,民族文化认同是人的文化存在方式,其核心是文化主体间的价值选择与体认,反映着个体的一种文化价值观和归属倾向。
三、民族文化认同的结构
在全球化和国际化语境下,民族文化认同的结构问题引发了广大学者的兴趣。一方面,许多学者从理论上致力于建构民族文化认同的组织单元及其组织层次;另一方面,一些研究者依托心理测评技术,致力于发展和修订民族文化认同测评量表或问卷等实证研究工具,以此来构建民族文化认同的心理结构维度。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