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民族文化认同:内涵与结构   (2)

时间:2016-01-04 16:55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王沛 胡发稳 点击次数:

  就理论研究而言,大多数研究者强调民族文化认同的社会整合功能具有内容复杂多元、结构多层多维的特点。如侯红良认为,在一国语境内,民族文化认同有三层含义,即民族内部成员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各民族之间的民族文化认同以及各民族对国家共同体的民族文化认同。此外,研究者还根据不同的理论预设,论析民族文化认同的不同方面对民族或国家存续的价值和意义,主张民族文化认同作为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内在机制,蕴含着价值的选择和社会意识的认可,在民族共同体中表现为对自己传统的遵从和群体的归属感。如赵伟从“大一统”的政治观念、儒家文化、汉语汉俗、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文化维度,论析了中华民族融合的核心、基础、载体和外化等问题,主张民族文化认同是民族融合的先决条件。同时,还有研究者进一步指出,民族文化认同具有如下功能:(1)是文化群体中基本的价值取向;(2)是民族形成、存在与发展的凝聚力;(3)是文化群体的粘合剂。虽然此类取向研究数量较多,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但研究者很少论及民族文化认同的“层次”与“维度”的关系及其对现实表现的支撑作用,即缺乏必要的实际数据和事实的佐证,因而出于论理便利,常把文化的内容要素当成分析民族文化认同的结构维度,无法厘清民族文化认同的层级之间和维度之间的关系。

  国外一些研究者们注意到上述理论研究的弊端,他们运用心理测评等技术来推断民族文化认同内在的结构。此类研究早先主要集中在国家和民族文化层面,集中探讨了外国移民及其后裔的民族文化认同状况与文化适应模式或策略。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模式或策略被广泛地移植到探讨少数民族等少数族群和文化多样性个体文化心理结构的工作中,并根据传统文化(heritageculture)和接触文化(receivingculture)两个指标,构建了各种民族文化认同与文化适应模式,提出了单维线性认同模型、双维认同模型、正交认同模型和多维认同模型,且得到一系列后续研究的支持。

  单维民族文化认同模式将认同主体置身于获取国家主流文化和保持民族传统文化之间的张力中,认为当认同主体获得了国家主流文化或者接触文化中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时,其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这些内容却期望被抛弃,并在测量水平上,将移民的文化认同状况置于一个由这两种文化类型构成的连续体上,通过计量分析考察个体的民族文化认同取向,且强调这种取向是非此即彼,两者择一的。由此而来的质疑是,该认同模式并不能解释个体在保留全部或部分自己原住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在积极学习全部或部分宿主国家文化的现象。二维民族文化认同模型是单维线性认同模型的拓展,认为处于文化多样性社会的认同主体在特定时间内,可以同时忠诚于不同文化模式中的价值系统及其实践模式,人们的认同取向不是绝对地倾向于某种特定文化类型,可以同时保持对原住民族文化和宿主社会主流文化的认同。该模型通过分别测量人们认同所属民族文化和主流文化的程度,来区分文化态度类型和文化适应策略。但是,这些类型和策略常因研究者采用了不同的统计方法而结果迥异。如一些人借助聚类分析方法,根据两种文化认同得分划分出不同类型的文化适应群体;也有研究者采用比较线性方法,依据个体两种文化认同的得分差值,将个体的文化态度区分为双文化主义者(bicultural-ism)和单文化主义者(monoculturalism)。前者是得分差值为0分的个体;后者分正、负分两种情况,分别表示单一的两种不同文化取向。虽然该模型在民族文化认同取向上比“全或无”的单维线性认同模型显现出较多优势,但它仍纠缠于类型学意义上的民族文化认同模式分类,忽视了个体民族文化认同的结构复杂性及取向多元性。

  随着民族文化认同研究的深入,许多研究者意识到必须解释这样的问题:个体如何在身处文化变迁和多元文化社会情境中,将不同的文化需求和文化反应整合在其民族文化认同的心理结构中。为此,他们探索并构建了正交民族文化认同模型。该模型认为个体的民族文化认同是多元的、多样的,不同文化间的认同可以保持相对独立性,不存在固定的民族文化认同模式,个体民族文化认同的程度和方向有多种可能。据此,人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是一个在内、外因素协同作用下的动力定向过程,在计量分析时,不必把两种目标文化同时置于二维空间,而是可以多侧面、多维度、多水平地分别考察人们的不同民族文化认同状况及其与文化心理系统的关系。

  尽管正交民族文化认同模型的解释力更强,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在宏观上笼统地考察人们的民族文化认同取向及其类型,无助于真正把握和理解民族文化认同的内涵及其结构特征,他们尝试探索构建新的民族文化认同模式,以寻求文化认同的具体测评指标。其中在多维民族文化认同模型构建中,国内外均有研究者对此作了积极探讨,但关于民族文化认同的结构与维度问题,目前尚无一致看法。有鉴于此,笔者在吸收国外民族文化认同实证研究范式的基础上,拟从心理测评的角度再尝试构建民族文化认同的层级结构模型,进而分析民族文化认同的测评维度及其内涵。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在文化交融进程中,人们很难保留纯粹意义上的原生单一文化模式,不同民族文化经由认同机制,达成文化共识,相互吸收、整合,形成更具涵括能力的人类文化系统,可概化为内群文化(本族文化)和外群文化(他族文化)两大类别。据此,人们的民族文化认同心理至少可区分为本民族文化认同、主体或主流民族文化认同两个基本模块。结合认同主体与自然、社会、自我的交互关系,我们认为,可将人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测评结构具体化为三个方面。

  1.文化符号认同

  旨在观测在意义化实践活动里,人们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实践过程及其成果的物质形式、语言文字、生活事项等表意符号的态度倾向。如个体对特定文化群体的衣食住行等物态化符号的偏好取向。在文化载体中的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诸如服饰、器物、用具、生计方式、生活模式、语言文字、神话传说、歌舞乐器、思想观念、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宗教事项、村规民约、人伦礼教等文化形态,是一个民族实现族群文化维系、传承和教育功能的认同工具,各类文化符号元素是其成员进行民族文化认知的源泉,具有表意和释义功能,它反映着这个民族对待人事的观念,凝聚着一定的心理和精神意识,并通过其成员的倾向性共识与认可,而赋予独特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并借助一系列心智运算和实践操作,成为该民族群体的标示,演变和内化为民族共享的心理内容和文化心理特征。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