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新媒体环境下深度报道的现状与生存转型思考

时间:2016-04-22 14:30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周怡 点击次数: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信息采集、传播的速度和规模达到空前的水平,受众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也逐渐发生变化。本文分析和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深度报道的生存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深度报道生存转型的参考路径,为媒体有效提升深度报道的传播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深度报道;现状;生存转型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媒体面临新媒体的严峻冲击,以网络媒体和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备受人们青睐。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逐渐发生变化,碎片化阅读需求成为主流,号称传统媒体撒手锏的深度报道正在遭遇尴尬的现实。 

  一、新媒体环境下深度报道的现状 

  近年来,纸媒刮起了深度部淘汰风潮。《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等深度部因各种原因相继被撤销,一些曾有过深度部的报社也几度立废。 新媒体时代,读者不需要深度报道了吗?曾经是纸媒核心竞争力的深度报道到底面临哪些问题? 

  1. 碎片化阅读习惯的冲击 

  网络时代呼啸而来,新媒体以碎片化信息填充人们的碎片化时间,重新定义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过于冗长的信息呈现形式已不符合数字时代的阅读习惯。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数字阅读接触率以58.1%首次超过传统纸质阅读率,手机阅读接触率达51.8%,其中微信阅读时间超过40分钟,是纸质阅读的两倍多。时下,人们由于长期习惯在社交媒体上获取“短、新、快”的文章和新闻,促使碎片化阅读习惯的养成,人们很难再静下心来读长篇报道,而是更多地习惯从微信、微博获取信息,更偏好于浏览新闻的what,其他几个要素如how、why往往被人忽视。 

  2. 深度报道选题同质化严重 

  当前选题的同质化现象严重,许多深度报道都处于一个“不深不浅、不痛不痒”尴尬境况。在深度新闻遍地开花的表象下,具有个性特色、能够取得良好社会反响的深度报道稀缺。一些所谓的深度报道打着“深度”的幌子,实际上只是堆砌材料、生搬硬套地对信息和材料重复叠加,使得深度报道缺乏广度和深度,失去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这几年,深度报道着眼于社会热点现象和问题,如城市建设、食品安全、环境污染问题等,但大量的重复报道使得这类新闻很难再放光彩。 

  3. 深度报道记者流失严重 

  近年来,由于相关政策调整,传统纸媒的深度报道开始压缩成本,紧缩开支,削减深度部的经费和人员,导致深度报道记者队伍开始萎缩,总体素质大大降低。而且深度报道记者由于发稿数量少、周期长、收入普遍不高、职业幸福感降低等原因,大量优秀的深度报道记者纷纷离开一线。不仅如此,深度报道记者还面临自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风险,正如智利著名的调查性报道记者Alejandra Matus在哈佛大学尼曼基金会的一次研讨会上曾指出的那样:“如今我们面临的最大威胁是工作的持续性,谁在今后会愿意做这样的工作,甘愿冒着危险进行调查,花费大量时间去翻阅枯燥的文件?” 

  二、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依然是媒体竞争的拳头产品 

  新媒体时代,读者不再需要深度报道了吗?曾经是纸媒核心竞争力的深度报道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浙江日报社副社长蒋国兴认为,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融合之路并非一定要抛弃深度报道,相反,从国内信息需求来看,深度报道仍有很大的市场。深度报道并没有因为新媒体的层出不穷而陷入困境,反而有很多媒体已经将深度报道作为竞争的拳头产品,作为当下媒体竞争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尽管来自新兴媒体的冲击越来越大,不少媒体深度报道显示出明显的疲态,但从国内信息需求来看,深度报道仍有很大市场,依然有《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华商报》《新京报》和财新网、财经网、澎湃新闻等一些深度部表现强劲。NewMedi曾为《南方周末》和澎湃新闻做了一番阅读量统计,结果显示在时下热门的微信公众号中,《南方周末》每天的公众号头条,均非网络最热门题材,却基本上每两期中都会有一期都可以获得100000+以上的阅读量。前不久,澎湃新闻做了关于“温州模式三十年”的系列长篇深度报道获得了大量转发,单是一篇稿件就在朋友圈拥有30多万的点击阅读量,这足以说明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依然有存在的价值,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过程中再一次用优质的内容让人们感受到媒体“社会公器”的作用。 

  三、新媒体环境下深度报道的生存转型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媒体挑战,作为传统媒体核心竞争力一大标志的深度报道,需要努力应对新媒体的挑战,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重新审视和再造,拓展更大的生存空间。面对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方式的变化和采写方式的转变,传统媒体要坚守优势强项,把内容、渠道与技术相结合,不断改进报道方式,实现更好更优的传播效果。 

  1. 以内容为王 

  任何事物,无论外在形式和内在模式怎么变,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变的,对媒体而言,恒久不变的就是内容[1]。深度报道在内容上要以受众需求为出发点,记者调查要足够深入。全媒体时代将受众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媒体想要做出让受众满意的产品,就要主动做好市场调查,精准洞察、掌握受众需求,根据受众的反馈,了解并满足受众需求,是提升深度报道传播效果最好的方式。媒体不但需要定期进行市场调查,还可以通过热线、QQ、微博、微信等多种渠道与受众进行互动,观察受众的态度、偏好和日常关注的焦点,根据互动中受众提供的新闻线索进行深入挖掘。 如美剧《纸牌屋》通过大数据技术搜集用户收视习惯,以更好地进行受众定位和改善内容的做法,同样可以在媒体深度新闻的操作中加以运用。 

  2. 技术为用 

  在传统媒体统治大众传播的时代,“内容为王”仍是新闻媒体发展的一大基石,但现在深度报道不能只考虑“内容为王”。“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新技术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但也带来了机遇。随着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 不但扩大了新闻内容生产和传播的渠道,还增加新闻影响的广度、深度和精度,同时提供更多的商业选择。于是,媒体的发展不再是以优质的内容就能取胜,外观设计、读者互动和广告营销等技术层面的创新也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除了拥有较强的内容生产能力,传统媒体还应顺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在渠道和技术上不断创新,注重新闻理念和技术理念并举,实现“内容为王”与“技术为王”的协同发展。 因此,交互媒体、大数据等产品呈现方式值得深度类题材运用。 

  2013年发表在纽约时报网站上的作品《雪崩:特纳尔溪事故》获得了普利策新闻特稿奖。该作品完美融合了文字与多媒体交互技术,报道了发生在华盛顿州喀斯喀特山脉16名滑雪爱好者遭遇惊心动魄的雪崩灾难全过程,在报道技术上完全颠覆了传统新闻的传播方式,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数字化模型(DEM)、卫星模型联动等大集成。作品在纽约时报网站上发表后,6天之内就收获了290万次访问和350万浏览量。可见,除了扎实深入的采访、巧妙精湛、行云流水的写作,融合了多媒体技术的“三维报道”才是当前深度报道重新吸引读者关注的撒手锏。 

  3. 渠道创新 

  渠道的创新也很关键。一些门户网站纷纷把深度报道当作核心竞争产品,并将其作为提升内容品质、树立品牌的重要手段。不仅门户网站,一些新媒体平台也是如此[2]。颇受关注的澎湃新闻的新闻发布主要渠道是网站和新闻客户端。作为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融合的产物,澎湃新闻传播方式具有传播社交化、问答互动化、内容优质化等特点;其营销手段以市场化为导向,整合多种产业资本,依靠海量用户来获取广告收入。作为上海报业集团改革后推出的第一个成果,澎湃新闻采编成员大多数来自《东方早报》,与其他门户网站不一样的是,澎湃新闻的记者在时政新闻和重大事件上拥有采访权。澎湃新闻的内容以深度报道见长,传统媒体的深度、信度与新媒体的时效性、互动性在澎湃新闻这个社交媒体平台上融合。这也进一步说明,深度报道并不存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问题,如果脱离纸质形式,深度报道也是可以单独存在的。 

  由此可见,在新媒体时代,无论是传统纸媒、门户网站,还是自媒体云集的微信公众平台,都将深度报道作为当下新媒体竞争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深度报道并没有因为新媒体的层出不穷而陷入困境,反而有很多媒体已经将深度报道作为产品竞争的拳头产品。当然,“酒香不怕巷子深”早已成为过去式,优质内容也必须拥抱新的传播形态,借助新的传播平台来延伸传播力、扩大影响力。深度新闻需要努力根据新条件创造出新价值,内容、渠道与技术相结合是大势所趋。 

  [1]沈炳忠,方砾. 强化互联网思维 增强广电节目传播力[J]. 视听纵横,2014(10). 

  [2]叶铁桥. 移动互联网让传统深度报道终结了吗?[EB/OL]. 光明日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5-06/13/nw.D110000gmrb_20150613_2-06.htm,2015-06-13.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