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2-02 13:58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 叶继元 点击次数:
再次,怎样评价。通过评价体系的构建,在实际评价活动中,不论评价对象是学术成果还是媒体,是人员还是机构,都可以概括成以下普适性的模式:以学术共同体(小同行)为评价主导,以评价目的为龙头,以分类评价为原则,以评价标准和指标为关键,以评价方法为手段,以评价专家选择制、反馈、监督、程序等为重点的评价制度为保证的评价模式。所有的评价都要以评价理论为指导,以评价实践为验证。比如,对于学术期刊的评价,首先要确定评价目的,是期刊合格评价,还是等级评价,其次要明确评价对象的性质,是综合性期刊,还是专业性期刊,然后根据评价目的和对象,在己建好的评审专家数据库中选择恰当的评审专家(评价主体)、适当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制定评价程序,并形成诉诸文字的回避、信誉、公示、反馈、申诉等各项具体制度。在评价时要明确学术期刊评价的有关术语定义、分类等,最后要付诸实施,得出评价结果,建立评价结果档案数据库,为评价结果的共享打下基础。对论文、专著的评价亦如此。首先要确定评价目的,是评价国家一等奖,还是合格评价,还是年度工作量的评价,之后才可能确定评价标准、指标、评价方法、评价专家,是选择形式评价,还是内容评价、效用评价,还是以何种评价为主、何种为辅,所有这些皆不难确定。此种评价思路不仅适用于宏观、中观的评价,而且适合微观的评价,而且对眼下正在开展的高校及学术机构教师和学者的/绩效评价”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笔者的课题组正在对该体系模型进行验证和评价应用,包括以某些学科的期刊为对象,在确实搞好形式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期刊内容、效用评价,以精细的评价代替粗略的评价。
五、结语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涉及许多方面,是个复杂的体系,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的、评价标准与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制度至少六大要素构成了评价体系的第一层结构。评价主体中的学术共同体是评价主力,评价客体中的成果和人员评价是重点,评价目的是龙头和动因,评价标准与指标是核心,评价方法是手段,评价制度是保障。从知识的三要素可以推论出,所有的评价都可以分成形式评价、内容评价和效用评价三种方式或评价指标的三个方面。评价理论是依据,评价实践是出发点和归宿。
本文对评价体系的探讨,意在整合国内外有关学术评价的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以澄清一些模糊认识,明确评价理论与评价实践的方向和途径。从逻辑上看,本文提出的评价体系应该是能够成立的,它可以对各种评价进行推演和预测,其所解释的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该评价体系对人文社科学术评价的理想图式的勾勒,则为制定人文社会科学战略规划、战略重点和可操作的评价方案及其具体实施措施创造条件,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建立和完善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奠定思想和方法论的基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建立与完善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是一项艰巨的系统任务,世界各国都在探讨。只要我国的学术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大方向正确,路径对头,即使是小步走”,但/不停步”,那么,经过学术共同体、管理部门及社会各界不懈的努力,一定能达到构建评价体系的总目的一营造宽松学术环境,激励创新能力,繁荣学术的理想‘1皮岸”,也能且应该在该领域为世界学术界作出中国学者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如卜卫、周海宏、刘晓红的《社会科学成果价值评估》(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85-100142-170页)。
[2]如刘明的《学术评价制度批判》(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⑴6年,第260-263页)。
[3]如蔡毅的《建立一套良好的学术if价体系》(《学术界》2003年第6期,第58-72页);鱼小辉的《当今高校学术评价体系评议》(《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⑴7年第3期,第32-35页);
[4]詹春燕的《从学术涵义的发展谈我国高校学术评价体系的构建》(<江苏高教》2007年第3期,第45-47页)等。
[5]包丽敏:<学术评价告别SC?》《中国青年报》2006年01月04日,第11版。
[6]赵永新:《中科院科研人员评价将淡化论文数量所占权重》,原载《人民日报》(发布时间2⑴9年1月13日),http://lean-ingsohucon/20090113/n261716270shtnJ
[7]韩启德:《学术共同体当承担学术i平价重任》《光明日报》2009年10月12日,第10版。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