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迪斯尼动画影像中的后殖民意识
时间:2013-09-20 09:56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徐刚 点击次数:
由美国导演迈克·加布里尔(MikeGabriel)和埃里克·古德伯格(EricGoldberg)共同执导的动画影片《风中奇缘》(Pocahontas)自1995年上映以来,备受世人的瞩目。美国迪斯尼创作团队在这一影片中以其形象生动的动画人物造型、逼真的色彩、多变的场景和优美动人的音乐而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和巨额的商业效益。该影片情节基于英国早期殖民者、探险家约翰·史密斯(JohnSmith)的亲身经历:1907年,史密斯随一批清教徒移民到北美达弗吉尼亚并在那里建立詹姆斯镇,因土地问题而经常与当地印第安人发生冲突。当史密斯被印第安部落俘虏后,美丽善良的印第安部落公主波卡洪塔斯(Pocahontas)将他搭救。然而,经过美国迪斯尼的改编,影片变成了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在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的设置等方面,影片无不显示出西方话语霸权的痕迹以及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后殖民意识。
一、波卡洪塔斯与印第安文化:西方视域下“他者”形象的塑造
法国学者福柯(MichelFoucault)在其著作《规训与惩罚》(SurveileretPunit:NaissancedelaPrison)中阐释了处于不同地位的人们之间凝视与被凝视的关系,显示出那些持有西方文化优越论的人们对异己文化的凝视心理。这种凝视实际上是“携带着权力运作或者欲望纠结的观看方法,观看者被权力赋予‘看’的特权,通过‘看’来确立自己的主体位置,被观看者在沦为‘看’的对象的同时,体会到观看者眼光带来的权力压力,通过内化观看者的价值判断进行自我物化”[1]。将西方置于中心而将异己置于边缘被凝视的对象的这种后殖民心态广泛存在于西方主流社会之中。因此,迪斯尼公司作为美国一个主要的文化传媒机构也倡导了西方主流社会的这种价值观。在影片《风中奇缘》中,导演以其西方的视角对印第安人及其文化进行凝视,从而不仅把波卡洪塔斯以及印第安文化置于“他者”的地位之上,同时也是该作品的文学性在“虚构”与“象征”层面上的体现。[2]
影片女主角波卡洪塔斯在现实中的原型是当地印第安部落首领波瓦坦(Powhawtan)的女儿。她不但美丽善良,而且聪明机智,在她11岁的时候就能为其父在部落中的事务出谋划策。当白人入侵者进入他们的领地时,波瓦坦让女儿波卡洪塔斯去查看白人的举动。在白人新建的村庄边,波卡洪塔斯遇到了约翰·史密斯。因为史密斯会说几句简单的印第安语,便与她交流,波卡洪塔斯也对这个白人颇有好感。二人日后为促进印第安部落与白人移民的交流打下了基础。但根据史料记载,当时波卡洪塔斯只是一个12岁的女孩,而史密斯已是一个27岁的英国著名探险家。事实上,约翰·史密斯并不像影片中那样英俊,波卡洪塔斯与他也并无亲密的私下交往。但是,当史密斯被酋长波瓦坦俘虏时,善良的波卡洪塔斯不顾个人安危挡在史密斯及行刑者之间,说服她的父亲释放史密斯。此后,波卡洪塔斯这个美丽善良女孩的身影便在他的记忆中挥之不去。[3]而迪斯尼影片的传统是把印第安女人(同时也包括其他少数族裔的女人)描写成无怨无悔地爱上高大英俊的白人男子,甚至可以为此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以此来彰显西方男子的高大形象以及少数族裔女子的柔弱多情。这样,在西方视域下,白人“自我”与少数族裔“他者”的关系便得以确立。所以,在《风中奇缘》中,波卡洪塔斯被描述成一个眼角上翘、齐腰的长发飘飘、性感迷人的印第安少女,并且在第一次遇到英俊帅气的白人男主人公史密斯时就对他一见钟情。她被描写成能像鹿一样敏捷地奔跑、像鱼儿一样在水中畅游、像猴子一样顽皮地跳跃的印第安少女。在她的带领下,史密斯与她一起爬上山峰、跃入山涧、游历丛林。这一描写又彰显了她作为印第安女子充满野性的自然本质。当父亲波瓦坦为她安排婚事,欲把她嫁给部落中最勇敢的勇士时,波卡洪塔斯公然反抗,甚至不惜与父亲反目。而最后在印第安部落与白人殖民者发生冲突时,史密斯这一“白人英雄”挺身而出,为波卡洪塔斯的父亲波瓦坦挡了子弹而身受重伤。当史密斯乘船被运回英国疗伤时,波卡洪塔斯站在山顶,默默目送心上人远去,她以印第安部落特有的方式向心爱的人挥手告别。这一情节进一步延续了充满异域情调的女子深爱白人男子的殖民主义传统书写方式。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