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3-31 11:11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孙舒影 点击次数:
摘要:斯坦利·库布里克(1928—1999)是美国新好莱坞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风格导演,其电影创作在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达到高峰。他的电影因其强烈的个人风格而消解了类型片的划分,并因其中博大深刻的电影观念、现代反叛的表现艺术而被奉为一代灵感大师。本文从电影作者的风格入手,结合电影文本,从叙事主题、视听语言等方面逐一分析,从而整合出斯坦利·库布里克独有的荒诞风格与表现,借之窥探这位电影大师内在的哲学思想与价值观。
关键词:斯坦利·库布里克哲学荒诞作者风格
当一位电影导演可以被冠以“大师”名号时,不仅意味着他留下经典优秀的作品,同时在于他在电影技巧及影视美学上的历史性贡献,更重要的是他在创作中具有永恒价值的思想。斯坦利·库布里克或许不是好莱坞的主流经典,却一定不愧“大师”之名,他的风格探索和理论实践在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作为美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好莱坞新时期的代表导演之一,斯坦利·库布里克呼应了当时“反抗传统、标新立异”的普遍文化主题。同时欧洲新浪潮电影的传入、独立制片的条件使得库布里克有机会实践自己的电影理论,而现代艺术、嬉皮士文化也深深影响了他的艺术思维。
“在任何一个电影艺术家的作品序列中,都必然存在着某种近乎不变的深层结构,这位导演的作品仅仅是这种深层结构的变奏形式。”[1]这是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作者论”观点,也是新好莱坞一代导演打上的集体标签。斯坦利·库布里克的作品创作充分实践了“作者电影”论,综观其事业生涯,他尝试过各种类型的电影:战争片、科幻片、历史传记片、恐怖片、爱情片等等,然而所有的电影都可统一在“库布里克的电影”之下。自1962年《洛丽塔》之后,库布里克便真正形成其一以贯之的个人风格,即所谓“深层结构”,并在之后的创作中不断强化。个人风格的构筑主要依靠电影叙事与电影语言,前者是后者的支撑,后者是前者的手段,两者又统一在导演的宏观价值观念之中。宏大深远的主题,冷峻悲观的叙事,怪诞、艺术化的电影语言,这些都是可以从库布里克电影中抽取的标签。将以斯坦利·库布里克风格成熟期的代表作为例,从1964年的《奇爱博士》至1987年的《全金属外壳》,具体概括分析库布里克电影中蕴含的作者观念。
一、哲学化的主题
以哲学作为装点门面的“利器”在电影史上一直层出不穷,然而运用深刻者却并不多。因为哲学化的叙述并不意味着导演将主题抛给永恒无解的哲学难题,其真正内核在于导演对哲学问题的个人思考与解答。库布里克是公认的的电影哲学家,他并不是从哲学的框架中衍生出各类型的故事,而是在对各类题材的处理中贯注其对人、人性、人与社会的严肃思考,从而使他的电影有一个一以贯之的哲学基调,一字敝之就是“冷”。库布里克对人性、社会的思考是悲观的、绝望的,但并不耽于其中,而是以一个峻刻、理性的姿态冷眼旁观,以戏谑讽刺压抑悲观的情感,形成其电影的冷调叙事风格。
1.人性在社会中的灭绝
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应当每个都是典型,是鲜明的“这一个”,然而库布里克电影中的人物其共通特点就是个性与情感的泯灭:人物不是作为人性支撑的个体而是抽象为社会体系中的一环。库布里克电影采用的都是“隐含叙事者”的旁观叙事角度,只呈现人物的行动,并将社会外部环境作为人物行为的动机而隐去个人的主观思考,这就使人物表现出符号化、纸片化的特点。如《2001:太空漫游》中唯一一个鲜活的角色是一台智能电脑;《奇爱博士》中的人物都只具有符号象征意味,成为导演的传声筒;《发条橙》主人公阿历克斯被抽象为一个暴力的符号,对暴力的偏执没有理由;《全金属外壳》中士兵的“自我”随着片头他们剃下的头发而与他们的名字一起消失了……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