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高职高专财会类专业学生会计电算化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5-12-07 15:3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高建立,马继伟,贾圣 点击次数: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高专财会类专业学生会计电算化能力培养的现状,并以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适应企业需求为理论基础,提出了高职高专财会类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会计电算化能力,然后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师资建设等方面探讨了提高财会类专业学生会计电算化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素质,培养

  一、高职高专财会类专业学生会计电算化能力培养现状

  1.培养目标定位不合理。高职高专院校会计电算化能力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合理主要有两种体现:一种是培养目标的方向性偏差;另一种是培养目标片面,重点放在知识、技术的传授,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前一种培养目标是指学校未充分认识到社会对高职高专财会类学生的实际岗位需求,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软件开发型人才上;后一种培养目标虽然考虑到社会对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但对应用型人才理解片面,只突出强调对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略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2.教学内容体系不完整。学生会计电算化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以一系列的课程为基础,这里面既有会计类基础课,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也包括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类基础课,同时还涵盖企业领导艺术、电子商务等辅助类课程,且应合理安排这些课程的教学顺序和教学内容。目前高职高专财会类专业教学内容体系不完整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课程体系不完整,主要表现是在传统会计类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或会计信息系统),而对会计电算化的另一部分基础课---信息技术类基础课开设较少;另一方面是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片面、简单,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就业需求,只讲授总账、报表等财务模块,没有讲授购销存等业务处理模块,而目前大部分商业企业都在采用购销存业务模块进行业务处理。

  3.教学环节安排不尽合理。此处笔者仅对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安排的不足进行分析。这种不合理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课时较少,一般在40~50学时左右(含实验课时),没有安排必要的实习、实训。另一方面是课堂讲授与实验课时的比例安排不合理:有的教师把大部分时间用于课堂讲授,争取把问题讲明白讲透彻,课堂讲授时间太多,没有给学生安排合适的自主学习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学习惰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教师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实践教学上,让学生在实验室自己摸索,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这种方式的后果是学生的时间利用率不高,而且容易导致其对一些知识似是而非。

  4.师资水平不高。一方面,大部分会计电算化教师由会计专业教师或计算机专业教师经过短期培训来担任,他们只是懂会计电算化,但谈不上真正理解和熟练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甚至只是照本宣科,动手能力较差,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经常无法解决,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远离企业一线,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对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状况不太了解,教学过程中往往只能针对教学软件的实务操作进行讲解,而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构建模式、制度建设等知之甚少。

  二、培养高职高专财会类专业学生会计电算化能力的理论基础

  1.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相适应。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另外,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院校信息化产业的建设》中明确规定: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大力开展信息化教育。

  从前面分析中可知,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在学生会计电算化能力培养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不克服这些问题,很难实现教育部所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

  2.与信息化社会发展相适应。我国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内容一定要适应环境的变化。近十年来,会计电算化的软硬件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硬件环境来看,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迅猛发展,会计电算化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知识,还要具备网络环境下数据采集、加工、存储和信息输出的知识,同时也要具备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创建与管理维护知识,使会计电算化系统在一个安全有序的环境下运行。从软件环境来看,随着大型数据库技术及高级语言的发展,财务软件已经由单纯的核算型软件发展到功能强大的管理型软件,从系统构成看,除了传统的财务部分,还包括采购、销售、库存、生产制造、电子商务等内容;从系统功能看,除了核算功能,还具备预测、决策等管理分析功能。这些变化对会计电算化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财会人员充实更多的软件操作知识,增加必要的物流管理知识、电子商务知识,并可以从海量的会计信息中整理出有用的财务信息。

  3.与企业实际需求相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企业的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借助于网络技术,管理者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世界各地的经济变化情况,就能参与企业间谈判、签订供销合同、发布企业信息等。网络化使企业的活动空间变大,对企业来说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不利之处主要表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这些变化对财会人员的电算化能力产生了新的影响:第一,要求财会人员熟悉国家财经法规,能够准确、及时地进行经济业务的处理,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第二,能够分析企业的业务活动,制定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处理规则;第三,分析评价企业各种业务活动的风险、收益,并通过与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相联系,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企业规章或制度;第四,与其他部门有效协作。

  三、高职高专财会类专业学生会计电算化能力培养对策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会计电算化能力的培养,应紧紧围绕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的相关规定,充分考虑社会发展需要,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高级应用型人才和“操作型”人才的区别就在于其不仅具备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还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具备较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短期内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迅速地更新知识,综合素质较高。借鉴美国会计学会(AAA)的会计教育委员会对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以及考虑到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的实际需求,笔者将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以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操作知识和日常管理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导,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定位兼顾了知识、能力、素质三个层次的递进培养,不仅授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人以渔,使学生毕业就能就业,发展有后劲。

  2.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决定着教学内容。会计电算化专业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不能仅仅依靠会计电算化课程实现,必须将多门课程相互融合,交叉递次开设,才能达到目标。安排教学内容时,既涉及开设哪些专业课程,也涉及会计电算化课程本身教学内容的安排。从培养目标出发,笔者认为高职高专财会类专业开设如下专业课程才能达到全面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素质的要求:①会计类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会计法规等。②计算机类课程:主要有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等。③会计和计算机结合类课程:会计电算化(或会计信息系统)。④其他专业课程:主要有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企业领导艺术等。

  3.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决定学生的知识结构,教学环节决定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就必须改革传统的不合理教学环节设置,减少课堂教学时间,增加实验、实习环节时间,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关研究表明,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知识,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来讲,课程教学时间一般安排在120课时为宜(包含约50课时的上机实验),主要讲授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知识以及财务软件的基本内容。另外安排约4周的校内会计电算化综合实习时间,这4周的实习在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进行,实习内容主要以某企业为例,全面应用ERP财务软件进行经济业务处理,以使学生融会贯通地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习过程中要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全程指导,指导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安排约6周的生产实习时间,让学生深入企事业单位,将专业知识与企业生产实践充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的综合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知识面广,实践操作性强。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第一,可以招聘专业院校毕业生充实师资队伍,补充新鲜血液;第二,安排教师进行脱产培训;第三,实行校企合作,安排会计电算化教师到软件公司学习锻炼;第四,建立考核督导机制,增强教师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责任感,等等。

  5.重视课前引导和课后知识的运用。据调查反馈,很多学生在学习会计电算化之前不了解各门专业课程在整个专业知识体系里面的地位和作用,不知道学完会计电算化知识有什么作用,处于一种盲目和被动的学习状态,导致学习目的性不强、主动性较差。为此,应在为新生入学做专业介绍时,把课程体系结构向学生介绍清楚,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确专业课程之间的连贯性、系统性、整体性。教师在进行会计电算化课程介绍时,一定要结合企业需求和就业环境把会计电算化知识的重要性向学生交代清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就业压力转换成学习动力。另外,学完会计电算化课程后,要多提供学生运用会计电算化知识的机会,如组织学生参加国家或省级ERP财务软件应用技能大赛;鼓励学生去企业兼职电算化会计岗位等等。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新瑞.高等专科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的目标定位与内容规范.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靳炜伟.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与课程体系改革设想---以粤东地区为例.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3.冯杰.论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科教文汇,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