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从利用到整合:对信息技术变革学校教育的几点思考(2)

时间:2015-10-14 14:04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庞红卫 点击次数:


  胡珀和里伯的技术运用五阶段模型将“ 整合”视为信息技术变革学校教育的关键阶段, 并通过“ 整合”将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相连,他们认为,只有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的整合真正实现之后, 教育的变革才有可能发生。这里的“ 整合”指的是信息技术作为一个要素与学校教育系统组合成为一个整体的过程, 是信息技术天衣无缝地融进了教育、教学的过程。这种“ 整合”的方法有别于只是在教育、教学中偶尔使用技术的做法,而是意味着对技术的超越,关注的是内容及有效的教学实践。也就是说,胡珀和里伯所指的“ 整合”不是在教学中偶尔使用媒体和技术的做法, 而是意味着将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常规的教学应用。从更全面的角度来看,这里的“ 整合”意味着将教学环境、学习者需求与兴趣、课程内容、教学目标、评价方法、教师素质、硬件与软件资源以及教学支持系统等因素全面地结合在一起。[12]
  因此,真正的“ 整合”不能以使用的技术数量与类型来界定,而应以为什么使用技术,如何使用技术来界定。成功的“ 整合”必然是超越技术、指向问题的解决。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整合”实际上是一种持续的革新进程,用于满足教与学的需求。技术的“ 整合”
  将使得教师重新思考他们已有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的传统角色,并最终导致教师教学理念的革新。[13]
  胡珀和里伯的技术运用五阶段模型为我们揭开
  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与阶段, 同时也澄清了信息技术在利用阶段与整合阶段的本质区别,因此,也就从根本上回答了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的关系。信息技术能否推动教育变革, 关键就在于信息技术能否从利用阶段走向“ 整合”阶段,能否实现与学校教育的真正“ 整合”,“ 整合”阶段是理解信息技术变革学校教育的关键。因此,唯有了解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的整合过程, 才能揭开信息技术变革学校教育的迷雾。
  三、 信息技术如何改变学校教育———对技术与教育整合过程的分析
  根据以上论述,笔者认为,要真正理解信息技术如何改变学校教育需要从信息技术如何与学校教育整合入手。从哲学的视角来看,信息技术与学校教育的整合实际上包含了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 一是客体( 技术) 主体( 教育) 化的过程,也即技术教育化的过程,或称之为技术的变化过程;二是主体( 教育) 客体( 技术) 化的过程,也即教育技术化的过程,或称之为教育的变化过程。因此,我们要理解信息技术如何改变学校教育不能只关注教育技术化( 即教育的变化) 过程,而应分别从技术教育化与教育技术化两方面进行探讨。
  1.信息技术如何被学校教育改变———技术教育化的过程
  技术教育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技术进入学
  校教育的过程, 同时也是信息技术接受教育改造的过程。在技术教育化的过程中,教育主体与技术客体相互作用, 这一作用的结果集中体现在教育主体对技术客体的教育化改造。因此,在技术教育化的过程中,技术客体的状态不断发生变化。在技术教育化的最初阶段,技术处于教育系统的外部,技术与教育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此时的技术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在有了新的教育需求后,教育系统开始通过“ 租借”的方式使用技术,技术与教育的不协调开始产生,技术的现状将无法满足教育活动的需求,于是,其稳定状态将不能够持续,技术教育化的过程就开始了。
  技术状态Ⅰ和技术状态Ⅱ分别代表作用
  前的技术状态与作用后的技术状态,但两者已经有了本质差别。状态Ⅱ中的技术是经过技术教育化改造后的技术,已经蕴涵了为满足教育新需求所应具备的教育因素,从而在结构、形态和功能等方面都能更好地适应教育活动的需求,因此能更好地应用于教育活动之中。如为降低教育成本,满足每个小孩能使用电脑的教育需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正在开展一个研究项目,开发100 美元的笔记本电脑,此电脑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都进行了教育化的改造, 去除了多余的功能,同时又能保证满足教育的需求。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技术教育化的案例。此外,如互联网进入教育领域过程中所涌现出的诸多教育网站与学校主页、移动技术与慕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都是信息技术接受教育化改造的典型案例。
  技术教育化的过程既可以发生在技术运用之
  前, 也可以发生在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如苹果公司在1985 年启动的“ 明日教室”( the Apple Classroomof Tomorrow, ACOT) 项目,该项目提出了一个教学中运用计算机技术的模式,也被称为“ 教学演进阶段”
  ( the Stages of Instructional Evolution) 。“ 教学演进阶段” 模型确定了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运用的五个过程,[14]分别是:一进入( Entry)———教师学习技术的基本运用;二采用( Adoption)———教师运用新技术来支持传统的教学;三适应( Adaptation)———教师将新技术与传统的教学实践相整合;四改编( Appropriation)———技术被完全整合于教学之中, 并根据技术的独特功能使用技术;五创造( Invention)———教师发现技术工具的新用途。第一与第二阶段实际上是作用前的技术状态, 在这两个阶段中的技术仍是教育之外的技术,未发生教育化的改造。而自适应阶段开始,教育者将技术与教学整合, 并开始根据教学的需求对技术进行改变与创造。经过第四、第五阶段后的技术就是状态Ⅱ的技术,更加符合教育的需求,更适合在教育中运用。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技术教育化的过程为学校教育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并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校教育变革的实现。但就目前来看,国内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对技术教育化的过程与机制少有关注,似乎认为技术教育化的过程发生在教育领域之外,与教育者无关。但实际上,近几年来,移动技术、悦趣学习、学习分析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受阻莫不与技术教育化过程中缺少教育者的参与相关。在这方面,欧美等国有许多大型的研究非常值得关注,如苹果公司的“ 明日教室”( ACOT) 项目、莫里斯的技术运用水平( the Level of Technology Implemen tation,LoTi) 等。
  2.信息技术如何改变学校教育———教育技术化的过程
  教育技术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技术变革学
  校教育的过程。信息技术进入学校教育的过程一方面是信息技术接受学校教育改造的过程, 另一方面也是信息技术改变学校教育的过程, 其实质就是教育技术化的过程。由于新技术的进入,教育内部产生了新的不协调,教育技术化的过程开始启动,教育系统的有序状态被打破, 教育系统将逐步进入一种无序状态。教育技术化过程中出现的无序状态,其根源就在于技术与教育的相互作用。当然,由技术与教育的相互作用所引发的这种无序状态最终会伴随着技术与教育的相互适应协调( 这种协调刚开始有可能只是轻微的调整, 但最终将对技术特性的认识和利用,催生根本性的变革) 而结束,使系统重新进入一种新的有序状态, 这时教育技术化的过程也随之结束。可以形象地说明教育技术化的过程,也即技术作用前后教育状态的变化情况。
  有序状态Ⅰ是技术作用之前的教育状态, 无序状态是技术作用过程中的教育状态, 有序状态Ⅱ是技术作用之后的教育状态。有序状态Ⅰ和有序状态Ⅱ虽然都是教育的有序状态,但两者已全然不同,后者已经融入了新技术的因素。也就是说,后者已经完成了教育技术化的过程, 新技术已经融入教育的机体,并以教育所认可的方式存在其中,而教育本身也因为新技术的融入而得以改变。[15]当然,所描述的是教育技术化的一种简单模型, 真实的教育技术化过程往往要复杂得多,可能是一种系统性的变革,在此过程中将面临来自教师个体和教育系统的巨大阻力, 特别是教师个体对技术优势的认识和利用以及对教育变革的意识和能力, 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育技术化的进度。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