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上)(4)

时间:2016-01-04 17:01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 余胜泉 点击次数:

  电教馆、信息中心等事业单位是政府部门各项政策与计划的执行承担者,是教育信息公共服务的建设者、运营者与管理者,是教育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是运行维护与技术支持服务的专业队伍。

  学术机构是教育信息化的先锋力量,在创新和探索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规划》提出要将教育信息化技术及装备研发与应用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成一批国家级、省部级教育信息化技术创新、产品中试及推广基地,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建立一批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机构,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与标准制定、政策制定和建设实施提供咨询与参考。鼓励学术机构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化相关国际组织活动,参与国际标准制订。

  教育信息化需要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现阶段信息技术与教育实践之间还存在巨大的鸿沟,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工作作为桥梁才能跨越,需要从产业、科研、行政、教学等多个渠道去推进,要有开放的心态,向社会开放,发展教育信息化产业是最有效的推动力量(市场的无形之手),教育本身不能市场化,但教育信息化服务应该充分市场化,只有市场化,才能整体推动信息化服务效能提升。

  6.从“物”到“人”,转换信息化的对焦点

  信息社会中的人的生存是一种信息化生存,法国著名学者雅克?埃吕尔就认为,生活在技术社会中的人首先要适应技术,他不仅要适应技术的硬性规则,而且要适应技术社会。人无法逃避技术,因为人生活在技术环境中,人从获得意识开始就发现技术“已经在此”。对于生活在技术环境中的人来说,不是关于技术物体的独立的主体,他处在技术系统中,他自身被技术因素所改变[5。生于新世纪的儿童,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使用电脑、利用快捷的网络都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在适应信息环境的过程中自然地适应技术及其规则。在这种适应过程中,人获得了一种技术化的思维方式,这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决定学生未来生活中基本的行为方式,决定未来的发展,决定学生能否适应社会时代的发展。叶澜教授认为信息化有三种存在形态[6]:(1)基础性的技术存在:进入到我们生活中的物化技术。(2)结构性的社会存在:信息化从技术层面开始;改进和功能的扩展使其逐步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带来社会结构性变革,使社会呈现信息化特征。(3)生命性的个体存在:与此同时,它又直接且越来越广泛地影响到生活在信息社会中的生命个体,使个体的生命实践呈现信息时代特征,并且,信息成为一种影响人的生命发展的重要力量,呈现出生命特征。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