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年级学生要不要预习?
对这个问题,一线语文老师的看法不一。有的老师认为,预习固然重要,却不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重点是学习汉语拼音和识字写字,即便进行预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形同虚设,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很难独立完成这一学习过程。也有的老师认为,二下是低年级向中年级的过渡期,应有意识地在二年级进行预习习惯培养,不可轻视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果培养过程适度,此学习过程亦可在低年级落实,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以上两种观点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第一种观点侧重于以当前教学重点为主要教学对象,其他方面应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延后进行;第二种观点从相信学生出发,着眼于当前阶段与下阶段的衔接,从可行性出发逐步落实。
我偏向于后一种看法,因为无论教师培不培养,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行为,哪怕他们只处于低年级。比如新课本发放下来,学生总会不由自主地阅读起课文来;比如早读课上,学生读起课文来总是百读不厌,如果鼓励一下,学生对新课文的朗读会更兴致勃勃;比如你刚打算学下一课,学生会来告诉你他已经会背了。在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生活里,提前阅读是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行为,与其放任不管,不如当作学习过程之一进行有意识培养。当然这里面有学问,有办法、会培养的老师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注意方法、不注重过程的老师反而会适得其反,抹杀了学生提前阅读的兴趣。这就指向了下面的问题——低年级学生具不具备预习的条件?
二、低年级学生能不能预习?
这个问题,质疑的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这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那就从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来回答这个问题:
仔细研读这些规律,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认知水平始终处于动态的发展中,有有利的条件,亦有不具备的条件。关于这点,我们可从两方面去思考:已经具备的正是教学中可以开发利用的,而那些不具备的正是教学中需要培养的。比如“学生15分钟左右的注意时间”“会根据知觉目的有选择的感知”“已具备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观察力”“有意识记处于发展中”等这些有利条件,让低年级学生的独立预习成为可能,而那些不具备的方面使我们相信:预习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这就指向了下一个问题——如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三、低年级学生怎样预习?
A.准备阶段:一年级两学期
通过两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以下能力: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积累了一定的识字量;培养了一定的语感,能连字读词、连词读句;能根据段落的外部特征认识段落;积累了一定分析字形,识记字形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感等。当然,学生的这些能力还处于发展中,且学生间有差异,这些能力的培养主要依赖教师课堂上的培养,此阶段成为学生课前预习的准备阶段。
B.过渡阶段:二年级上学期
此阶段,可将初读环节以“自读要求”的方式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进行,教师要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情况:遇到学生行为随意的,教师要及时纠正;遇到生字、段落找不到的,教师要提示按序去找;遇到学生重画轻读的,教师要及时提醒;遇到学生普遍存在错误和困难的,教师要重点指导。
我们将这个学习过程概括为“一标、二圈、三读”。“一标”看似简单,只是标标阿拉伯数字,而实际上长期训练培养的却是书面表达的段落意识和表达的整体性,对一部分聪慧的学生而言竟然在写话中也学会了分段表达。“二圈”顺应的是学生好动的特点,找一找、圈一圈,学生会觉得很有趣,找圈的过程有的学生记的是字音,有的学生记的是字形,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学生对生字进行了识记的过程。“三读”是通过有声的朗读调动学生的注意进行文本的感知和朗读能力的培养。
C.培养阶段:二年级下学期
首先,指向性应明确。将自读环节置于课前,是对学生学习的尊重。预习要求的设置不应偏离低段的教学重点——识字与朗读教学。
其次,应便于操作,不应增加学生的负担。我们将预习要求概括为“一标、二圈、三查、四读”。与上阶段要求相比,增加了一个查的步骤,“勤查字典”是二下“习惯篇”的重点内容,在8个“学用字词句”中,编排了6次关于查字典的练习,为了凸显这一重点,在几篇课文的课后练习中也设计了有关查字典的作业。要想形成查字典的能力离不开大量的实践,预习环节中安排查的环节,旨在培养学生查字典的习惯和能力。怎样检查学生是不是真正去查呢?可让学生在生字表上记录下该字的页码。起初,学生独立查字典是困难的,教师可减少查的数量(四个左右),等学生熟练了可放手查全部(一般8-9个)。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