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过程式评价——德育评价创新的一块基石*(3)

时间:2014-03-22 14:11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吴寒斌高虹 点击次数:

 
  3.过程式评价增进了德育评价的互动性,有利于克服学校德育一元评价主体造成的“一言堂”弊端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德育工作者认识到互动和沟通已成为不可替代的德育环节和有效手段。在德育实践中,主动倾听等新型德育沟通技巧,有望成为破解德育低效的一把钥匙。经过主客体双方在自由、平等和相互信任的环境下充分沟通和民主协商,共同确定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方法体系,不仅能够把社会的政治要求、道德准则、伦理规范等以受教育者愿意接受的方式予以呈现,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沟通和互动本身就充分体现了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尊重以及对他们能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信任,遵循了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特点和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因而能够使受教育者最大限度地认同沟通协商后确定的德育内容和方式,从而自觉地把外在的德育要求内化为自我概念的一部分,并在日常生活中外化为相应的道德行为,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德育成效。
 
  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德育评价领域,这种认识却滞后许多,只有很少一部分德育工作者能够在德育评价实践中充分利用互动和沟通的强大力量和优势,很多人甚至根本没有在思想层面考虑过德育评价中引入互动和沟通这个观念。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目前学校德育单一主体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现状是密不可分的。我们都知道,当前学校对于学生的德育评价主要是由班主任老师在学期末在学习手册上书写评语的方式进行评价的,虽然有可能班主任老师征求过其他任课老师的意见,但这种评价方式主要是站在班主任老师的角度,是基于老师对学生的主体印象而做出的评价,换句话说,这种评价过程把家庭评价、同伴评价和个人自我评价排除在外,从而具有单一性评价主体的特点,同时,由于其属于节点式的终结性评价,较以反映个体道德成长的发展性特点,因而其科学性和客观性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过程式德育评价着重增进了评价过程的互动性,从一元评价主体转向多元评价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评价过程中,以一种全面性和发展性的视角审视学生德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和道德发展进程,充分考虑到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阶段的道德发展需要,注重激发其内在的“善”根自发自然的生长和展开。过程式评价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互动和沟通,注重民主、自由、尊重和相互信任的主客体关系的构建以及和谐德育沟通氛围的营造,在评价中摈弃“一言堂”的评价模式,通过互动和沟通,自觉推进一元评价主体向多元评价主体转变,把学校教师评价、家庭评价、同伴评价以及学生自我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了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和学生的认可程度,进而促进学生道德健康发展,提升学校德育成效。
 
  ————————
 
  参考文献
 
  [1][春秋]孔子等述著.四书五经.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3.
 
  [2][南朝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王根林校点.世说新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3][春秋]管仲著.管子.黑龙江:北方文艺出版社,2013.
 
  [4]鲁洁.现代德育基本理论探讨.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吴寒斌(1973-),男,江西南昌人,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高虹(1974-),女,江西彭泽人,江西中医药大学思政部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王颖】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