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3-28 14:54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王筑昤 点击次数:
摘要:基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探讨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出翻译能力的提升可透过教师对学生认知过程的不断引导和干预获取。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翻译教学;引导;翻译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5-0006-01
1.翻译是一个综合的,涉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复杂认知过程,是一种细致的思维活动
其过程是将原语义进行语义和语法分析,然后找出目标语的对应结构并按目标语的语义和语法规则重组语句,最后整理出语篇。即,分析,转换和重建。如不了解其中规律,即使掌握了外语,翻译时也会有困难。因此,译者除需具备双语语言,文化知识,审美判断能力和表现能力外,还须具备一种很重要,很独特的能力:转换能力。为了获取所需的翻译效果,译者要能够适应不断变换的新场景,同时还能够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处理变化中的情景。从而将译文用目标语尽可能准确,完美地再现。
2.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语句结构讲得头头是道,但翻译出来却是错误百出
这是由于语法规则学习在先,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受其约束,形成了固定的语法思维模式,难以透过表层结构,扑捉深层结构的意义造成的。因此,要做到脱离源语言外壳,进行意义的转换,首先要打破旧的思维模式,从新的视觉来认识语言。译者需具备一种由不同技能,知识构成的宏观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可通过教师的课堂引导与干预来获得。
3.认知语言学把语言看作是一种动态活动,从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感知出发,深入探讨人类的思维,语言与经验和外部世界之间的种种辩证关系,研究语言与认知模式,知识结构的关系
探讨语言的表达形式及其具体含义和发展规律,并研究与一切认知活动相关的语言从产生、学习到使用、理解的全过程,找出其中的共同点,解决语言推导问题。因此,在翻译课堂上,教师从认知观角度出发,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断加以引导和干预,让学生对学习材料分析,归纳或转换,并在其过程中产生推理,演绎,组织和总结,这将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概念系统差异的主体认知,从而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4.在翻译教学实践中,借助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作为启发性手段或指导思路开展教学,并在产生,获得,使用和理解语言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推导最有价值的关联意义,可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如,我们可从词汇及语言理解方面提升学生的认知认识,以增强语言联想,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