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3-29 13:20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王媛媛李太平 点击次数:
生态技术观教育应帮助学生认识生态技术发展的必然性,认识生态技术的涵义及其对环境保护的积极意义,从而使学生积极参与生态技术的发明创造活动。生态技术在价值观上不单纯以经济增长为唯一的目标,它的目标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三个方面。对自然来说,生态技术力求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完善,珍惜非再生资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等;对社会而言,生态技术力求提高经济效益,减少贫困,扩大社会公平,发展民主;从人的存在视觉来看,生态技术维护人的生存条件和保障生命安全,增进人的身心健康,扩大人的自由,充分开发人的创造性潜能,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和审美素质。从时间维度观察,生态技术不是以当代人的利益为尺度,它的应用注重兼顾当代人的利益、子孙后代的利益以及地球其他生命的存在权利。
第四,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共同体的道德规范。根据个体在科技活动中所涉及的基本人际关系,科学共同体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主要包括:团结协作、发扬学术民主、尊重前辈。这几条规范对于科学共同体的发展、对于激励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协调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些规范虽然是对科技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但是因为教育承担着为科学共同体输送人才的任务,这些后备人才的道德状况将对未来的科技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所以科学教育应对学生提出明确的科技道德规范要求。
三、结语
后现代科学观在给科学教育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并非无懈可击。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后现代科学观中的反科学思潮直接导致了教育中的反科学倾向,尤其在西方社会的表现更为突出,如20世纪60年代发生在美国校园的反科学运动。“一方面,反科学思潮直接成为科学教育发展的障碍,导致了对科学教育的损害……另一方面,反科学思潮的泛滥,也助长了教育中复古与守旧的势力,压抑了教育面向未来、进取创新的意识。”[13]后现代科学观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在关注它的合理性的同时也要注意它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现代精密科学理念和现代科学精神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来说是个舶来品,我国的科学教育并不成熟也不完善,在实践中容易出现对后现代科学观的片面理解,进而导致教学中出现不良倾向,如反科学、放任自流等偏激行为。因此,我们更应认清后现代科学观中的消极因素,如对科学知识客观性、普遍性、真理性的极端否定,对科学理性传统标准采取鄙夷的态度等,从而避免科学教育走向另一个极端。
参考文献:
[1]【美】约翰.D.麦克尼尔.课程导论[M].施良方,等,译.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
[2]【韩】赵永植.重建人类社会[M].清玉,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3]杰里米·里夫金,等.熵:一种新的世界观[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4]曹天予.科学和哲学中的后现代性[J].哲学研究,2000(2).
[5][7][9][12]【美】大卫·格里分.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M].马季方,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
[6]吴国盛.纵论科学与人文[N].中华读书报,2002-07-10(24).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0]佘正荣.生态智慧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11]邱仁宗.国外自然科学哲学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13]于伟.后现代科学观及其对科学教育观的消极影响[J].外国教育研究,2005.
(责任编辑:方健华)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