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2-26 09:56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韩丽平 点击次数:
导学案模式教学是我校这两年课堂教学研究的主攻方向,我校学生基础相对较差,自主学习能力欠缺,所以我们要坚持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课堂的最大实效。这对语文学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汉语相对藏族学生来说本就是第二语言,课堂接受能力受到一定限制,课程进度已经很慢了,现在再加上导学案的设计、使用、学生情况反馈、二次备课等环节,教学任务能否完成,这就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所幸的是,经过近两年的摸索、尝试,师生都渐渐从中尝到了甜头。现以《锦瑟》一诗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收获。
一、导学案设计要有针对性
《锦瑟》一课导学案的设计,是根据学生平时在诗歌鉴赏中常见的问题来设计,一是学习目标,就是“借助用典的分析,了解诗歌的旨意”。《锦瑟》一诗的主旨一向是大家探讨的热门话题,从古到今,莫衷一是,既然这样,我们也没有必要在课堂上大做文章,学生各人有自己的理解并能自圆其说就行;二是知识链接,对李商隐其人进行简单介绍,这个介绍也是有选择性的,对诗歌理解帮助不大的,暂时不需要学生去了解,否则可能会干扰学生的思考方向;三是旧知回顾,把曾经学过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关于周瑜和廉颇的典故拿出来让学生对典故的分析有一点知识储备;四是新知感知,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锦瑟》中的四个典故,没有任何限制,学生可以大胆发挥;五是质疑问难,让同学们把平时分析用典这一表现手法的过程中的疑难之处写出来,方便老师二次备课;最后是课堂延伸。
在“旧知回顾”和“新知感知”这两块中我还是有心理准备的,知道学生对典故的理解和分析上会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在“质疑问难”一栏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让我咋舌。首先是对典故内容本身不能够理解。《锦瑟》一课书下的注释非常详细,典故的解释也很全面,但学生还是看不懂这些典故到底什么意思,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的第二个疑问,那就是如何把典故和诗歌的内容及情感联系上,从而分析出用典的作用。针对这样的现状,我重新理了一下思路,这节课上我不仅要和同学们一起研究用典的分析,还要帮助他们根据诗歌内容和情感的需要来学会理解并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典故内容。
二、导学案指导下的课堂设计更有针对性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