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大部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依然是预成性思维统领着的"规律"课堂,过于强调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准确性、唯一性,不允许出现"意外"。实验教学需要精心预设,也要为生成创设情境、留下空间;同时也需要教师不断捕捉"意外",及时判断、重组,并调整自己的教学预设,推动实验教学由预成性思维统领着的"规律"课堂向生成性思维主导的"动态"课堂转变。
关键词:实验课堂;动态生成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2-0009-03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2.003
一、问题的提出
2012年,笔者针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对扬州市高中120多位化学教师和近2800名学生进行了访谈与问卷调查,调研集中反映的问题之一是实验教学行为不正确(如表1:学生对教师实验教学行为评价)。
进一步分析数据显示,30%的实验课堂仍是沿袭着传统的模式--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操作,验证实验结果。即使是探究性实验,也被"知识点化",实验的方案、结果都在教师的预设之中,一旦在学生实验中出现意外,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回到预设的轨道上去。这样简单化、模式化的实验教学,是值得我们警惕的问题。
论文范文
目前大多高中化学实验课堂依然是一种过于强调规律和规则的教学形态,教师的实验课堂教学中,为教学预设了本质,并规定了路径,教学过程过于关注教学规律的实现和知识目标的达成,却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能动性以及教学中的互动,使原本丰富的教学过程变成了简单机械的教学流程。但高中的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具有复杂性、生成性特征的,生成性课堂教学也应该成为化学实验教学的常态。
生成性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1]。它遵循规律但又不局限于规律,具有动态性、非预设性、开放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特征。化学实验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大的创造空间,更应该成为"生成"的课堂。
二、关注教学事件,助推实验课堂动态生成
1.精心预设,期待动态生成
中国有句老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强调"动态生成"并不否认"预设"。预设是教师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教学过程应该基于预设,避免盲目性。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的预设并非一维的、固定的、封闭的、静态而主观的线性教学设计,而应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而客观的板块式设计。重视"生成"的实验课,不仅不排斥预设,而且应通过自己预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方面的深入了解进行更精心的预设,对生成进行规约,也为生成创设情境、留下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