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言教学中不可忽视情感的作用
一个情感态度积极向上的人,往往是事业的强者,生活中的智者。语言是情感态度的表达和体现,情感需要语言的途径传递,二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类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促进人际交往,情情感态度不仅与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语言学习。积极向上的情态,活泼开朗的个性,这样的学生更愿意主动学习,学习兴趣浓厚,能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有着大胆实践的精神以及坚强的意志和自信心,这样学生易克服外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情感不仅影响语言教学,也是解决相关教育问题的重要手段,更是人的发展问题。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目标之一,过去的教育过于强调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而忽视情感培养,因此,关注情感态度是新课改的重要特征。
二、教师要善用自身行举止进行情感渗透和传递
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推动素质教育,是英语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作为小学英语教师,首先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明白自身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情感取向会都会影响。因此,教师首先要掌握好教态和情绪。教态要自然、适度,温和,教师的表情应给学生以亲切中有严肃、真挚中存谦虚之感,目光中充满期待和赞许,并用手势配合,这些情感表达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教师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就会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用崇高的道德情操和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让课
堂充满论文部落情感交融的人文色彩。其次,教师还要善用语感传递感情。教师的教学语言应严谨、简洁、逻辑性强,坚定自信,快慢得当,铿锵有力或深沉浑厚,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表现教材的喜怒哀乐,引导学生去体验情景,感知形象,让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的讲课思路愉快地跌宕起伏,从而促进学生对教师所教内容的吸收和掌握。同时,教师还要学会以情动情。教师的种种行为都会影响和感染学生,饱满的教学热?,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循循善诱,这些都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也应学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帮改善学习态度,促进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和决心和信心以及不断探索的精神。还有,就是要把握好评价激情,对学生学习与情感调控的作用。学生需要老师的评价,特别是小学生,他们有着很强的引主注意的愿望和交注的需要。老师的评价能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和尊重。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评价,而对小学生的评价要则要正确、适当,特别是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应多用鼓励性语言进行评价,回答正确,应该给予积极肯定,如不是全正确,也应加以肯定和鼓励,如果回答错误,不要完全否定,更不要责骂、挖苦学生,而是尽可能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要注意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也要主动接受学生的评价,勇于承认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样才能建立起教师的威信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角色扮演,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法
新世纪的人才培养必须具备与他们合作共事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是时代的需要,学会与人同心协作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浓烈的英语交流氛围需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更需要每个学生齐心协力共同营造。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一种交际通用语言。它和其他语言一样最主要的功能是传递感情和信息,进行社会交际。而角色扮演是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自我发挥和团结协作的机会,这种活动一个人往往难以完成,需要学生之间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其中任何一个不协调的配合都可能导致整个表演的失败。
四、情感心理培育是培养学生认识自我的甚本保证
教师要充分地掌握教材,理解教材,挖掘出教材中的思想情感,从而引导小学生认识英语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认识英语学习中表现的情感态度与英语学习的结果有密切关系。此外,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根据小学生的个性情感特征和意志水平,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失败和挫折,引导和培养他们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喜悦,从而可以积极地面对今后漫长的人生历程。
素质教育要求以人为本,关注学生情感正是这一要求的体现,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目标之一。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努力促使学生智、能、情、趣均衡发展,也就是使认知、情感、意志三者相互促进,达到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应充分认识情感因素对小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巨大作用,并利用学科教学的主渠道,加强情感教育和训练,这不但可帮助学生填补情感和社会技能的不足,还能使学生面对未来社会的压力,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竞争,勇于开拓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郑淑娟.情感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科教文汇(中旬刊)[L].2011.08.
[2] 徐佳丽.在小学英语教不中渗透情感教育.吉林教育[L].2011.35.
[3] 季晶晶.小学英语教学怎样以“情”动人——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探讨.考试与评价[L].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