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语文思想在课堂里的绽放(2)
时间:2013-09-04 08:59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程欢 点击次数:
“散文中的散文是什么意思?”黄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不够准确时,黄老师解释:第一种意思是最能代表散文的特点和品质,第二种意思是散文中的极品和精华。提出这个问题,笔者认为黄老师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对汪曾祺的散文进行初步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出今天所教的《葡萄月令》——汪曾祺散文的代表作,使学生想要赶快一睹大家的风采。同时,根据学生回答的“形散神不散”作出了简单的回应:那是一般散文的特点,很多大家的散文是不具备这样的特点的,同学们要试着跳出这个概念。黄老师提出问题有一定的目的,待问题解决后,他也针对这个过程产生的其他问题作简要的说明,让学生的语文素养慢慢地得到提升。这对于有些老师的“只解决自己提出的预设的问题而无视课堂生成的问题”要好太多,这种“好”具有即时性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即时性指使学生在该课堂里对某个生成的问题茅塞顿开,潜移默化指使学生的语文知识不断丰富,语文素养不断提升。
黄老师认为,阅读教学中问题探讨是文本理解的主要途径,问题探讨一方面要以文本理解为基础,另一方面是对文本理解的深化。他非常关注问题提出的目的,明确指出教师提出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在《为谁而问》一文中他说:“问题由谁提出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问题还是问题为谁而提。因为,即使问题由学生提出,而目的却只是为了配合教师的教学,这样的问题也没有多大意义;即使问题是由教师设问,但却是为学生的学习而问,那就很有意义。”[4]在实际教学中,黄老师始终是自己理论的践行者。
三、平等意识的展现——实实在在的评价
黄老师问学生什么是“散文中的散文”,有个学生回答的是“奇葩中的奇葩”,奇葩是特别出众的意思,那么奇葩中的奇葩意思就不言而喻,只是黄老师要的是一个清楚明白的基础意思,于是他说“你很聪明,你用了一个比喻,用比喻呢,一般是种智慧的说法,但是用比喻呢,往往有一个问题,就是越说越模糊,越说越虚。”在这里,黄老师一方面表扬了这位学生善于将不太好表达的意思用比喻表达出来,是一种“智慧的说法”,另一方面,指出用比喻带来的问题,就是越来越模糊,越来越虚,既给予学生肯定,又道出此说法的不足,让学生在自信中反思自己的说法,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比喻这种说法在解释字词句意思时的不适用性及其原因。简单的三两句点评,却给学生带来这么大的收获,确实是不同于一般老师的“很棒的,非常好,不对,再想想”等毫无意义的评价。其实这体现了黄厚江老师大众意识中的平等意识,给学生以学习意义上的真正的尊重,尊重学生的想法,又不迁就学生,还恰到好处地给予了学生实实在在的帮助,同时也给予其他老师深刻的思考。
四、自然和谐的课堂——师生课堂交往中知识的统一
笔者展示一段教学实录:
师:哪位同学读出了它(指文本)的语言特点?
生:我发现他(汪曾祺)喜欢描写颜色。
师:哦,喜欢写颜色。请坐,(转向其他学生)她的回答很敏锐,但是我们回过头来想一下老师的问题,老师的问题是要你们找什么特点的啊?语言的特点。他喜欢写颜色呢,实际上还是内容的特点。你(还是刚才那位回答问题的女生)能不能说出语言的特点?
生:他写的树具有拟人化了。
师:拟人化,对,这是语言的特点,非常好。
……
本年度4月份笔者有幸聆听了一场著名教授王荣生的报告,报告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明确语文教学研究中的术语或者概念。很多教师自己提出问题时没有认真地思考,即使学生的答案偏离问题也没有及时地纠正,这就造成了语文教学课堂中师生知识的不一致,极其容易导致语文教学效率低下,教学目标无法实现的状况。有些教师甚至认为这是为了不抹杀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笔者认为,一方面存在一部分教师不能明确自己问题中的术语或概念,因而无法正确对待学生的回答;另一方面这种行为矮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夸大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容易造成课堂的松散,使教师成为旁观者。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