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讲多动
时间:2013-10-28 16:31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高晓伟 张晓娟 点击次数:
问题提出
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是每位教师都在苦苦思索的问题。但是何谓"有效"呢?对什么有效呢?这"有效"背后的价值参照系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中所说的"有效",不仅包括对考试而言课堂教学有效,也不是指针对教师自己的教学设计有效,而是指对坐在具体教室里实实在在的学生个体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
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则必须通过削减教师的系统讲授,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来实现,简言之,就是要"少讲多动"。严格地讲,教师的讲授和课堂的互动这两类教学形式没有严格的划分,在时间关系上应该视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也不应该区分谁多谁少,在主次关系上也不分谁主谁次,但就我目前的教学实际来看,更多的应该是"少讲多动"。
二、理论依据
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分析,人脑就像电脑一样,它每时每刻都运行着大量的程序。在40分钟的时间内,如果一直都是教师在单向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大脑在有限的时间内处理大量信息就会出现认知负荷超重,造成"死机"现象。因此,一堂课中尽管老师讲了很多内容,但是真正被学生接受的却很少。
另外,现行的考试中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与再现能力,因此在大班教学的现实情况下,讲授式的课堂教学自然成了当下高效的教学模式,但这种模式不利于培养创造性的人才,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是大家都认同的,但我们能不能在追求高分的情况下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真正做到"理想在心中,分数在手中"呢?本文想对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初步想法,并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践行这种教学模式。
三、对"少讲"的理解
1.少讲从教材或网络中直接就能得到并理解的内容。现在的社会已经彻底进入到了信息社会,人们对信息的获取早已摆脱了"口耳相传、经验积累"的传统信息接受模式。网络中以"百老师"(baidu)、"谷老师"(google)为代表的信息传递模式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的生活常态。学生问老师的问题,通常情况下都是老师们上网查阅或到书籍中查阅,那为什么不可以把这个过程适当地还给学生呢?现在学生的手机经常拿到学校来却用来打游戏,绝对不让学生拿手机到校已经是不太可行的了,如果能够引导他们正确使用不是更好吗?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删掉一些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在处理这些不讲的内容时教师还要额外地多花些心思。某天,有一位同学告诉我他练习成绩总是很高的原因是他上化学课听不明白,所以就回家自己看教材,一看有时就是1个小时,直到看明白为止。我告诉他我要的就是这种感觉,就是要你上课听不太明白,然后自己去学习。确实,这学期我的课堂很少有40分钟都在系统讲课的情况,基本上我都是通过一个个核心问题引发思考,促使他们自己去学习,所以这位同学的情况就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一个征兆。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明白一个简单的教育哲学: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老师把课讲得明明白白,学生是在学习;如果老师经过精心的备课,适当地不讲一些内容,让学生产生疑问去自学也是一种学习,如果处理得当,甚至意味着学生更高效的学习。但是如何才能出现这种效果,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孜孜以求的教育境界。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