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的朗读不可缺失
时间:2013-12-12 10:46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钱雅丽 点击次数: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集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然而,受新课程改革的一些误解,课堂上朗朗的书声愈来愈少,不少教师忽视"朗读"这一重要环节:以讲代读,使学生失去主动性;以析代读,使课堂失去了灵性;以问代读,使教学陷入了单一性;以练代读,使语文课堂失去了应有的本性。这样一来,导致一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却不能流利通达地朗读它,从而影响了语文课的教学。其实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最佳途径,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学习方法。古人常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要求学生摇头晃脑的反复朗读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通过读出的声音刺激大脑,促进大脑的记忆力,反复记忆,可以增强人的理解能力。
对小学生来说,声音比文字更能刺激、调动各种器官的积极性,朗读是他们理解材料必不可少的手段。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一是朗读能稳定学生阅读时的注意。小学生由于内部语言尚未发展,阅读时注意力不能稳定。出声地读,由于有发音器官活动,有听觉器官的监控,可以使他们对阅读材料的注意保持稳定;二是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通过朗读,学生能以口语为中介,把书面语言与它们的意义联系起来,离开了朗读,学生难以理解课文;三是朗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朗读可以增进对文字的鉴赏力。小学生由于强于形象思维,在有声有色的朗读时,他们会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觉。读那些节奏和谐、音调顿挫的文字,无须多做解释,他们会有一种美的感受,从中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思想教学的目的。四是朗读有助于对课文的记忆。因此在语文教与学的过程中,都应该重视朗读,认识到朗读是其它读书形式无法替代的。
一、通过范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语感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由此可见,在新的标准下,朗读已定位成语文教学的"热点"。
朗读既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也是一种美的创造,通过朗读可以激发美感,让人领悟和体验美感。好的朗读,能愉悦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还能让朗读者有一种成功的满足感。要达到这种境界,首先对朗读要产生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上,我通过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感染学生。学生从我的朗读中获取信息,感受文章的意蕴,进而萌发朗读的兴趣。如教学《秋天的雨》(三年级上册)时,我以充满喜悦和希望的感情基调,以轻柔、缓慢的基本语调进行朗读,在各层次间停顿时力求做到音停意不停,语断情不断,便将学生带进优美的景色中。学生被我动情的朗读所感染,便会忘情地沉浸在文章的优美意境中,进而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
朗读不仅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更培养了语感。要学好语文必须要有良好的语感。有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也相应提高。又如,我在教学《香港,璀璨的明珠》时,首先对课文内容不作讲解分析,对文中大量的四字词语不做识字和意思理解训练,而是我自己用动情的语调作示范来朗读课文。朗读时,语音的轻重,语调的抑扬,节奏的快慢,情感的褒贬,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同时又要求学生自己反复朗读品味本文词语的精妙,句法的变化,以引起共鸣。这样,学生就分别进行了个性朗读,从而欣赏到作者笔下香港的壮丽美景,更能体会到作者对香港无比热爱和祝福之情,达到与作者同喜同贺的境界。如果单纯地只讲词句,只进行空洞积累,不仅味同嚼蜡,更是一种浪费。反复朗读是口读与心读的过程。口、眼、心、耳同时使用,直接接触语言文字,进而做到整体把握,整体感知,提高理解力。通过理解把别人的东西自然转变为自己的东西,这是学习上的一种飞越。这种通过自我感悟而获取的知识远比通过别人的分析得来的知识更深刻,掌握得会更牢固。
二、通过朗读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提高记忆力
朗读是强调眼到、口到、心到的活动。有效的朗读可以纠正读音,训练迅速识词的反应能力。要求读得流利,读得顺畅。这样信息的传达就完整就准确。久而久之,口头的表达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大声朗读是由视觉到听觉的过程,它有助于产生机械记忆。读得多,听得就多,记得就牢,机械记忆也就产生了。记忆的过程也就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例如,我在教《听听,秋的声音》一文,我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在脑中映出形象,也就是迅速地将文字符号化为形象,将"蟋蟀、大雁、白云、花、叶、谷粒"一个个形象组合成整体,一幅美丽的秋之图。学生心中有图,口中自然有情,这样记忆的文字就不会忘。在学生反复朗读之后,我出示了课文前三节,要求孩子马上根据意像仿说第四节、第五节。孩子们的表现超乎想象:听听,菊花姐姐张开笑脸,对着身边的落叶喃喃细语;听听,落叶妹妹伸出小手,对菊花姐姐说:"明年见";听听,谷粒奶奶正悄悄地唱摇篮曲……同学们不再羡慕那些说起话来,写起文章来滔滔不绝,旁征博引的人,因为他们自己也可根据朗读进行知识积累。并把平时的积累运用到口语表达中。这应该感谢语文教学重要的途径--朗读。
三、通过接读,引学生走进文本
曾借鉴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一夜的工作》,在教学渐入高潮的时候,我深情地朗读: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坐在那张不大的写字台前,拿出了他今天晚上要审阅的第一份文件,只见他------学生轻轻接读:只见他一句一句的审阅,看完一遍就用笔在那一句的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我继续深情朗读:夜很静,人们早已经进入了梦乡,而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依然坐在那张不大的写字台前,只见他------学生轻轻接读:只见他一句一句的审阅,看完一遍就用笔在那一句的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我深情朗读:东方发白,天将破晓,敬爱的周总理揉了揉疲惫的双眼,拿出了今晚要审阅的最后一个文件,只见他------学生轻轻接读:只见他一句一句的审阅,看完一遍就用笔在那一句的后面画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边看一边思索……在音乐声中,我继续深情朗读:这是一个多么漫长的夜晚啊,这是一个多么艰苦的夜晚啊,这是一个多么平常的夜晚啊,这又是一个多么令人难忘的夜晚啊,因为在那一个夜晚我们的总理思考着许多许多的问题……
在这样一段充满激情的师生接读中,学生对周总理的一夜的工作有了深刻的体会,朗读得一次比一次富有感情。在师生情感绵绵涌动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了日理万机的总理深夜伏案批阅的身影。感受到每一个学生对心忧天下的总理的无限崇敬之情,感受到"大地之子"周恩来的高风亮节和人格魅力,更感受到朗读带给我们的成功与喜悦。朗读要有丰富的感情来表达出文章的韵味,甚至标点符号都要读出它的情调和意味来,欣赏其中的文字美,节奏美和韵律美。自己能沉浸其中,旁人也觉怡情悦耳,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四、通过美读,让语文教学灵动起来
美读,也是表情朗读,目的是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从而入情、入境、会心。如教学《梅花魂》,我配上"我的中国心"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进行声情并茂的美读,使学生进入了一种激昂向上的情景之中,深深领悟了一位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在此基础上我适时放一段画面:一朵朵梅花在严寒中竞相开放,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学生在图、声、乐中深情地朗读着课文,心里洋溢着对外祖父由衷的敬佩,爱国之情油然而生。美读使学生积极热忱地感受作品,用心体味作品的内涵,读出了作者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憧憬、思乡的情怀。学生在生动的美读中提高了理解能力,从而使语文课堂灵动起来。
可见,小学语文课的朗读不可缺失。朗读,让学生真正徜徉于美妙的语文世界,享受语文的味道与情趣、韵致与奇妙。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朗读取得的效果,有时靠分析是永远也得不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要把语言文字的感知、记忆、理解和运用作为语文教学的永恒目标,就要把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作为语文教学的最主要方法。每篇文章都要让学生读得"文若己出",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把文本语言纳入到自己的语言储备之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朗读为语文教学润色,才能真正发展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