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2-18 09:49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李鹏举 点击次数:
“白板说”的源头则应该追溯到洛克的学说,他认为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理性和知识都是从经验中来,这正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观念的起点。于是,学前教育在这一起点上便有了长足的发展,五花八门的教育产品充斥着孩子的童年时代。人们为了教育而教育,完全不顾教育对象的特点,即儿童的精神世界。儿童是生活在梦想的世界里的,通过在想象中尽情幻想,深入事物的内部,以达到认识事物、吸收知识的目的。同时儿童又以游戏的方式存在着,正是在游戏中,儿童才得以生活于梦想的世界。游戏为内在主观世界与外部客观现实之间架起了桥梁,使儿童从现实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让其在梦想中走进自由的彼岸世界。正是通过游戏,儿童才实现了自我成长,这是自然所赋予人的秉性。如果我们不顾自然规律,不考虑儿童的身心特点,仅仅单一地向儿童灌输知识技能的话,不但侵犯了儿童的梦想世界,阻碍了儿童的想象,而且也让儿童失去了向未来发展的原动力,这样舍本逐末的教育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
综上所述,不管是斯宾塞的“生活准备说”还是洛克的“白板说”,都是在一种工具主义语境下阐述其儿童观的,即知识或者教育是实现儿童发展的工具,但这一工具可靠吗?工具和目的之间存在一种确定性关系吗?答案同样是否定的。因为量子力学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早已摧毁这个世界的所有确定性关系,“随机性在事物发展中展现着难以估计的巨大的作用,任何随机发生的微小影响都有可能对人生轨迹这一系统造成灾难性的改变”。[4]因此,儿童的长期发展结果是不可预测的,那么,我们抱着为孩子的将来做准备的信念(生活准备说)对儿童现在的生活采取精确而严格的控制,也就显得毫无意义。人的形成和发展在他自己手中,人通过自由选择参与到自己的形成过程中,我们的选择成就了我们自己。人不再是教育或者其他“制造”的结果,而是自我选择的结果,任何外部的因素都不再是促使行动的原因,而是促使选择的动力。总之,确定论的垮台注定了人的自由意志的兴起。
三、结语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应成为教育领域的牛鬼蛇神,教育之于儿童是非常重要的,但绝不是无所不能的。家长在打着为了孩子的旗号而逼着孩子学这学那的时候,是否也该停下来想一想,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孩子的生活不应该由孩子自己选择吗?希望所有的家长都能遵从儿童自身的节奏,在这个浮躁纷繁的世界中,耐心地等待儿童的成长,让儿童拥有一个自由自在、快乐的童年!
(作者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西安,710100)
参考文献:
[1][法]埃德加·莫兰.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M].陈一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
[3][法]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78.
[4][美]E.A.栗弗席兹.量子力学[M].严肃,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