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有效探究的“扶”与“放”(2)
时间:2014-02-19 13:54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黄黎莉 点击次数:
三、指导参与,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问是师生相互交流的过程,是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堂中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但学生提出的众多问题并不是都适合探究。对这些问题,教师在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筛选,选取出有价值的、值得研究和能够研究的问题,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来设计探究的方案。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墙上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由此可见经历体验的重要性。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体验,要真正“放手”,给学生选择的权利;给学生体验的机会;给学生探究的空间。让我们的学生在探究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通过设计探究方案,收集所需资料,开展调查活动,在与同学的交流与表达中得出结论,从而感受科学学习的魅力。
在教学《观察水》这一课时,教师平时所采用的基本上都是“看、闻、尝→得出结论”。其实我们可以改变以往的这一套:放手让学生去研究,想研究什么,小组就去研究什么。通过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水、牛奶、蜂蜜、酱油、泡沫、尺子等让学生围绕本课的主题“认识水的基本性质”进行自主研究。活动中学生非常积极,各种想法层出不穷,也讨论得非常激烈,教师只要对小组个别指导即可。
四、延伸学生探究空间,拓宽学生探究领域
新课标指出:“教师不要把上下课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其实科学课中的很多内容都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去探究。如学习植物时,植物的根、茎、叶的生长情况,种子的发芽,植物的繁殖,各种植物的认识;学习动物时,一些常见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活的环境都是学生感兴趣,并可在课外进行探究的。如在教学“蚕的变化、种子的萌芽”等有关生物学的科学内容时,教师应在不同的课时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要求在课外进行观察和实验,做好有关记录,并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探索研究其中的规律。
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也能让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的科学视野得到了开阔,动手的技能也得到了提高。通过学生课外的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可以利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把科学课堂的空间拓宽了,由学校课堂走向了社会,走进了学生的生活,也让学生对科学学习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我们所说的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不是让学生“放羊”,教师的指导也不是“独角戏”,而是科学教师在科学课堂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巧“扶”妙“放”,通过为学生搭建平台,使学生的探究更有效,让学生在科学的天空中飞得更高!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