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2-26 10:18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许建国 点击次数:
摘要:教育科研更有效服务学校发展、服务教育质量提升、服务草根科研繁荣,已经成为江阴教育科研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回顾江阴教育科研发展历程,量的扩张与质的提高、价值取向与方法反思、功利动机与优势需求、草根研究与理性表达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有待思考,按照江苏省精品课题建设精心选题、精细设计、精当操作、精彩呈现、精致管理的基本要求,通过实践导向、方式转换、重心下移、平台构建、机制创设,是区域推进精品课题建设的应有站位与必须行动。
关键词:课题建设;区域推进;精品化
中图分类号:G52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1-0059-04
进入“十二五”,回望江阴教育科研所走过的路,以推进精品课题建设为载体,提升区域教育科研的品质,走出一条独具江阴特色的区域教育科研之路,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围绕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提出的“加强精品课题建设,转变教育研究方式”[1]要求,通过近两年来的探索,我们认为,以区域推进方式,提高学校打造精品课题的意识,挖掘学校打造精品课题的动因,是精品课题建设的应然诉求。
一、起点:江阴教育科研发展过程的历史回顾
和许多地方一样,江阴的教育科研同样走过了一个自发自为、布点铺面、加快发展、整体提升的过程。得益于一批又一批教科研工作者对教育科研的执着热爱,江阴的教育科研工作起步较早,基础扎实,一开始就呈现出良好的运行轨迹。上世纪80年代初,部分学校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展了学科教学单项改革的研究。到“九五”时期,在“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办学理念指导下,课题研究不但关注教学,还关注宏观、中观方面的改革研究,并且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科研运行机制及管理机制。进入“十五”,江阴教育科研又有长足的发展,全市省规划课题以上课题有近30个,无锡市级课题近80个。“十一五”期间,江阴教育科研一方面向幼儿教育、成职教拓展延伸,另一方面开辟了“教师教研专项课题”这一新的平台,教育科研不仅走进各级各类学校,还在快速走向一线教师,走进教育教学实践。“十一五”期间,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数已进入全省县级市前列,三批共60项(其中省重点课题20项),教师教研专项课题立项和结题数也始终居无锡大市首位。进入“十二五”,在2011年第一批和2013年第二批的省规划课题评审结果中,江阴又添93个省级课题,中标率近60%。2013年全国规划课题申报,江阴教育局及实验小学两个课题双双中标全国课题青年专项及教育部重点。在区域性参与热情不减,课题数量累积的背景下,启动精品课题建设,推动课题研究与课改的结合、科研与教研的结合、学术研究与学校特色品牌建设的结合,走课题研究的品质化发展之路,成为江阴教育科研新的起点。
二、反思:江阴区域推进精品课题建设的现实审视
江阴教育科研工作多年形成的良好氛围和科研基础,一方面,为精品课题建设的区域推进提供了一种基于教科研发展实际的逻辑起点,另一方面,也是对多年教科研发展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的反省和探讨。这种反省和探讨,正是最原生态和原创性的教育科研,也正是一线教育工作者所需要的教育科研,更是我们追求和实现教育科研品质化的新的增长点。
(一)量的扩张与质的提高:一个水到渠成的问题
从哲学角度看,量与质的关系从来就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没有量的充分积淀,质的提高缺乏必要的基础。而失去了质的追求,量的扩张也必然是虚假的繁荣。从江阴实际看,到“十一五”期末,量的扩张几近饱和,质的提升一直贯穿教育科研管理的始终,但仍存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从整体看,有必要继续充分认识到不同阶段量质关系侧重点、量质关系发展的过程性和量质关系发展的必然性。另一方面,从校际发展的不平衡角度看,课题研究的品质化发展取向和定位,在量的扩张的同时更加重视质的提高,重视课题研究行动性与推广性、宣传性的一致,打造具有传播学意义上的品牌课题、品牌项目、品牌成果,应该成为一个水到渠成的问题,也应成为首当其冲需要认真对待的课题。
(二)价值取向与方法反思:一个技术路线的问题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