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2-26 10:18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许建国 点击次数:
(四)平台构建:区域推进的“精彩呈现”
2008年开始,我们启动精品课题建设推进活动,各校积极参与了该项行动。2009年3月25日,在江阴一中成功举办无锡市精品课题建设推进会,2009年12月29日,在周庄实小又举办江阴市精品课题建设研讨会,起到了意识和实践双启动的效果。2010年我们专门出台关于推进精品课题建设的文件,积极通过专题推进这一平台,旨在倡导教科研方式的转变,真正体现教科研转向以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多元整合的学校教科研价值趋向。在2011年首届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精品课题评比中,我市江阴市第一中学、江阴市实验小学获得首批24个省精品课题之中2个,2012年,江阴市第二实验幼儿园又获省精品课题,2013年,江阴市实验小学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很好地实现了区域推进的“精彩呈现”。“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建好四个平台,助推教科研工作。一是尝试改版《江阴教育》杂志,提升杂志的学术内涵,优质编辑每期杂志。加强教科研工作及其课题成果的宣传,推动全市教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与有关出版社、杂志社建立合作,建立教科研基地,在“十二五”期间分类、分批为我市名校、名师、名校长著书立说提供服务,为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牵线搭桥。三是专家团队库的建设,建立省市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信息库,便于学校与其取得沟通联系,结合同类课题研究共同体的资源共享,更多参与到我市各校“十二五”教科研过程中,提升我市精品课题建设和教科研的品质。四是教育科研网站及QQ群。在完成教科研网站改版之后,进一步推进教育科研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
(五)机制创设:区域推进的“精致管理”
精品课题离不开组织化程度极高的“精致管理”,为此,我们在启动时坚持群众性科研基调,实现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转换的诉求。在过程中强调项目式主动设计,实现教师二次成长对思维转变的诉求。借共同体推动课题的研究进程,实现专项研究对多形态组织方式的诉求,不断创设“精致管理”的机制。一是主体合作机制。如江阴市教科研中心组成员牵头的各片教科研合作共同体模式;市教科室主任培训班小组导师带教模式;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与中央教科所、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与华东师范大学、江阴市第一中学与省教科院等借智借力的平台搭建。二是项目推进机制。江阴市教师进修学校的教育科研项目组管理、江阴市实验小学的科研首席制、江阴市山观实验小学的草根研究工作室、江阴市实验幼儿园的教师研究工作坊等,各种机制的推进,有效地唤醒了科研的内生动力。三是教师课题进课堂机制。2006年开始,全市通过开设教师专项课题项目,倡导教师更多地将自己的课堂教学、课改实施与小课题研究结合,助推教师专业发展。一些组织管理方面的做法不断创新,青阳片中学的月度巡回说课题制度、青阳片小学的教师专项课题的流程化运作、南华中等专业学校与商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同伴互助式”开题论证项目等。2012年开始,推进教师专项课题进课堂活动,进一步以提高教师对课堂中实际问题的研究能力为主要目标,以项目选择、研究设计、成果讨论等为活动内容,更深层次地推进课题研究的精品化。
参考文献:
[1]彭钢.全面提升教育科研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2(11A).
[2]李海林.走出高原期,实现二次专业成长[J].上海教育,2009(20).
[3]蔡守龙.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精品课题建设标准解读[J].江苏教育研究,2012(11A).
相关内容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