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5-08 11:15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李小平 点击次数: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类比策略在包括网络群体性事件在内的公共事件干预中的独特优势;然后着重分析了这一策略在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干预中所具备的优势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指出,高校所拥有的大批类比艺术高超的教师队伍以及教师与学生间认知结构趋同的特点是高校在网络群体性事件中采用类比干预策略的独特优势。同时,类比策略以相似性为基础、属于以一对多的格局以及相关参与者富知、批判性思维能力强等特征也容易导致类比干预策略失败,故应审慎运用。
关键词: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类比干预策略
一、高校是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的温床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民众围绕某一主题在网络中以集中的方式表达其观点、主张或利益诉求的事件。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并未获得研究者们的足够重视。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主要发生在校园的局域网内部,不如社会中的网络群体性事件那样动辄引起重大的社会关注;第二,相较社会而言,高校爆发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动因较弱,不容易爆发该类事件。然而随着各类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不断爆发,研究者们逐渐认识到,以往的认识是存在偏颇的。高校其实也是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的温床,且一旦爆发影响力亦不容小觑。
原因在于,尽管高校爆发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动因较弱,然而在滋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条件方面,高校却也同时具备了诸多校外社会环境所不具备的条件。
首先,大学内部网络的普及性以及大学生对网络技术和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接触网络的热衷程度均非其它的群体可比[1-3]。
其次,高校有着庞大的以聚居方式生活在一起的、有着相似的志趣、相似的理想追求和共同关注的人群。有研究者将之形象的称为存在着共同的兴奋点[1],因此事件一旦爆发,将比其它网络群体性事件产生更迅速、更大规模的聚集行为。
再次,在高校内,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潜在参与者——大学生往往具备中国传统的理想人格,有着胸怀天下的抱负,有着成熟的辩证思维和强大的理论思维能力,但同时也还处在心理上的合法延缓期,看问题难免偏颇和不成熟[2]。
最后,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在校园内或大学城内,而参与的主体大学生也生活在校园内或大学城内,因此虚拟空间的群体性事件与现实空间的群体性事件相互转化、相互影响的程度高于其它网络群体性事件[1]。
总而言之,高校同样是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的温床,需要审慎的思酌应对和干预之策。
二、类比策略在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干预中的优势
在很多情境中,网络群体性事件之所以爆发,是因为沟通不足和误解所致。此时事件干预中的重要工作就是沟通。而在沟通策略中,类比策略有其独特的优势。正如数学家波利亚说过“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4],它可以将一项政策、一个理念以及一种观念与受众容易理解且熟悉的做法、观念进行类比,在不需要复杂逻辑论证和繁琐举证的条件下,迅速而有效地实现沟通者和被沟通者之间的理解与意义通达。而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当中,沟通实现得越早、误解消除得越快,网络群体性事件消解的速度也便越快,发展的规模也就越小。因此如果类比恰当,它将为控制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进一步演化赢得宝贵时间。也正因为如此,类比策略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中,乃至所有的公共突发事件的应对中都有重要价值。
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众多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一种,因此,类比策略在网络群体性事件干预中的价值同样也存在于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干预中。但是本文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独特性,类比干预策略对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干预的价值而言远不止于此。其中的理据是,类比沟通的实现是需要具备如下两个条件的:1.找到一个沟通的受众熟悉的类比对象,挖掘并利用它与沟通目的间的相似性为沟通服务,从而干预网络群体性事件;2.沟通者所进行的类比必须被受众感知为合理的类比。因此相应的,在运用类比策略进行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干预过程中,如下两个条件越具备,干预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高:1.沟通者善于发现沟通目的与受众熟悉的事物之间的相似性;2.沟通者和受众间有相似的认知结构和看待事物的认知模型,从而令沟通者的类比思维更容易被受众所理解。毋庸置疑,高校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干预在这两个方面是具备得天独厚条件的。首先,高校拥有大量教学技能娴熟的教师,他们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将知识、思想、观念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其中类比技能就是其中必定会涉及的技能。因此,在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中,要获得类比技能娴熟的、有类比艺术的沟通者很便捷;其次,在高校,教师与大学生之间认知结构的差异要远远小于现实社会中沟通者和被沟通者的差距。理由是,一方面,因为正是教师传递给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以及思考的理论工具;另一方面,在高校的学术氛围内,教师与大学生也有着更加“趋同”的学究气质,这也令二者认知结构的相似性得以进一步加强。因而如果选取教师作为沟通者的话,将令沟通者的思维更容易被受众所理解。
总而言之,类比策略在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干预中拥有独特的优势。如果能善加利用,将在干预中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类比策略在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干预中潜藏的问题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类比策略在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干预中存在特殊的优势。但是无论是相关的研究,还是现实的教训,都显示,类比策略并非一种完美的干预策略,如果使用不当,它不但不能实现干预的目的,其自身还有可能成为导致网络群体性事件进一步加剧和演化的因素。例如在相关风险沟通的研究中发现,风险类比并不是一个好的策略,使用不当往往会加剧民众对风险的恐慌[4];再如,某移动公司的老总在回应为何每个月用不完的数据流量不能退款时,给出了一个类比“吃不完的肯德基也不退款”,结果不但没有获得公众的理解,还被肯德基回应“吃不完的肯德基可以打包”,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民众对这一事件的关注[5]。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