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2-26 10:49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郑松辉 点击次数:
在医学院校中开设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对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应社会、与人沟通、与同事协作共事的团队意识等方面的技巧,以适应21世纪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方法上,把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寓素质教育于整个教学之中。要在“内化”方面下功夫,将人文素质内化为学生稳定的素质和自觉的行为;将人文素质教育与医学有机结合,加强医学生对人类生命、死亡及生存意义等的理解,学习的不仅是文学、伦理法律、卫生法规等科学的理论体系,而是它们在医学实践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对医疗实施的引导和制约作用,使学生学会从医学、道德、科学、政治等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另外,还应采用先进的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和幻灯片,对教学手段进行整合优化。
由于医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因此增加人文学科课程、大幅度增加人文教师数量,这既难以实现,也没有必要。可以从改革课程结构入手,增加一些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必修课、选修课和讲座,纳入教学计划,以学分的形式,采取强制和自由选择相结合的办法,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在加强“两课”主渠道、主阵地建设的同时,注意加强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选修课的建设。充分利用“两课”教师资源,把人文素质教研室与相关的“两课”教研室同设在人文社会科学部。这些教师在主讲“两课”时,将传统文化知识穿插其中,在讲授文化素质教育课过程中,也把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置于突出地位。
最后还要强调,广义“课程”除学校教学计划所列正式课程(显性课程)外,还包含学校生活中对学生发生的潜移默化影响(隐性课程),因此对医学专业人文社科系列课程进行整合优化,应该把人文社科教育当作一个系统,进行总体的考虑和设计,应坚持系统功能的整体性原则,结构的有序性、层次性和开放性原则,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应重视相关设施和文化环境的作用,重视图书馆、实验基地和校园文化的建设。加强隐性课程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
参考文献:
[1]黄慧民,何秀成.论高等工程教育人文与科技融合的现实意义[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张国芳等.22所医学院校七年制医学临床专业人文社科课程设置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3]秦小云.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高教研究,
[4]贺达仁,韩万华.医科院校合并后的医学人文学科建设[J].医学与社会,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