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11-11 10:50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吴冰 点击次数:
四、中国读者可以从华裔
美国文学中受益吗?华裔美国文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有助于 我们了解美国、了解华裔美国、也有助于我 们了解自己。对有心的中国读者来说,华裔 美国文学还可以作为“反思文学”来读。 我们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海外华人的影 响,经过几代人以后,华裔美国人还保留了 传统文化中的哪些价值观和习俗,这些正是 中华文化中最根本的元素,其中哪些有助于 或有碍于他们的成功,这些反过来又能加深 我们对中国文化中糟粕的认识,对于我们建 设一个现代化的文明国家有启迪作用。
用英文写作的华裔美国作家多属第二、 三、四、甚至五、六代华人移民,他们受的 是美国教育,往往用不同的眼光来审视老一 辈人的传统价值观和所作所为,对中华民族 的优良品质和劣根性往往看得更清楚更客 观。即便是作品中带有东方主义色彩的内 容,由于我们在中国不是“弱势群体”或 “他者”,客观环境允许我们心平气和地审 视华裔美国文学中提出的一些问题。比如: 《吃碗茶》所揭示的个人和家族的关系、家 长作风、父子关系、歧视妇女、面子问题、“为亲者讳”等情况在目前中国仍然存在。 有些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值得进一步思 考,如“知恩报恩”。
在林露德写的关于19世纪华人刘锦浓 的传记小说《木鱼歌》里,少年刘锦浓被 范妮伯林格姆收为养子,受报恩思想的影响,他大半生为她家无偿服务。由于他吃、住在工厂主老伯林格姆家,他不敢参加华工 的罢工斗争,遭到同胞疏远。老伯林格姆剥 削他,只给他极少工钱不够他还债并寄钱 养家,因此国内亲人饿死时,刘锦浓深受自 己良心以及华人同胞的谴责。尽管在范妮伯林格姆的帮助下,刘锦浓培育出以他命名 的获奖优质橙,对美国柑橘业做出巨大的贡 献,但他最后仍然是一个边缘人,一个和祖 国与家人断了联系、在异国他乡既无家庭又 无华人朋友的孤独名人!《木鱼歌》主要说 的是刘锦浓的“成功”历程和他为此付出 的巨大代价,不过读者从中也看到白人、华 人和黑人三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及它们之 间的冲突。值得我们反思的是:造成刘锦浓 的喜、悲剧的内因和外因是什么?有哪些社 会历史原因?中国人推崇的“以德报怨”、“滴水之恩,泉涌相报”的美德到底应该掌 握到什么尺度?今天中国的国际地位无疑对 海外华人的生存状况产生极大的影响,作为 华人如何很好地利用这些外部条件,如何批 判地继承中国的文化传统,作为中国人又怎 样从海外华人的奋斗史中汲取有益的教训,这也是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五、中国人研究华裔美国文学
应该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十几年来,国内的华裔美国文学研究有 了很大发展,已经形成了由老中青组成的华 裔美国英语文学和华裔美国华文文学两大分 支。_?前者的基本队伍是大学英语系的师生,后者的基本队伍是大学中文系的师生。华裔 美国华文文学研究属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 一部分。大陆学者从20世纪70年代末、80 年代初开始研究台港文学,随后扩大到东南 亚华文文学以至北美、欧洲、澳新华文文 学。华裔美国文学早在1986年进入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视野。在深圳大学召开的第三 届“台湾香港文学学术研讨会”上由于有 黄秀玲的《美华作家小说中的婚姻主题》 一文,会议名称更改为“台港与海外华文 文学学术讨论会”。此时,学者们已认识到 台港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的差异性。海外华 文文学研究的领军人物是暨南大学的饶艽子 教授。近年来,复旦大学中文系林涧教授领 导的“华人文学研究所”也异军突起。大 陆的华裔美国英语文学研究真正开始是20 世纪90年代。2003年1月北京外国语大学 英语学院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心的成立对大 陆的华裔美国文学研究起了推动作用。北京 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暨南大学、南京师 大、四川大学等校已经培养出多届硕士、博 士。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 津理工大学、河南大学等都陆续开设了有关 课程,并培养了一批对华裔美国文学感兴趣 的学生。大陆华裔美国英语文学和华裔美国 华文文学两支队伍各有特点和优势,老中青 三代也各有所长。若两支队伍能互相学习、 借鉴,取长补短,将会为提高中国对华裔美 国文学的整体研究水平做贡献。
华裔美国英语文学和华裔美国华文文学 由于使用语言不同,针对的读者不同,特点 也不尽相同。概括地说,用华文创作的作 家比用英语创作的作家享有更多自由,尤其 是处理高度敏感的主题时可以不考虑主流社 会的社会准则、规范。他们探讨的有争议的 主题与华裔美国英语文学不同,如华人和其 他种族和少数族裔的关系;华裔美国妇女的 女权意识;非闹市/非商业区和闹市腐业区 (“ uptwn’和“ davntcwn)华人的不同利益前者为住在郊外、已经融入主流社会
的专业人士,后者为住在与外部世界隔绝的 华人聚居区里的贫困移民劳工;华人移民和 美国生华人的相互排斥;跨种族的恋爱问题 等。不过,虽然他们在创作时可以不考虑主流社会的社会准则、规范,但传统中国价值 观对他们仍有限制和约束。
用英语写作的华裔美国作家,尤其是移 民作家,往往对美国社会问题闭口不谈,他 们倾向于描写符合公众想象力的形象,而用 华文写作的作家能够没有顾虑,更加直率地 讨论华人群体以及美国社会存在的问题,如 华埠的贫困和犯罪;同时,与一些华裔美国 英语文学作品不同,这些作品表明华裔美国 人并不都是成功人士或模范少数族裔。
大陆的学者把华裔美国华文文学放到海 外华文文学中去研究,视野更加开阔。饶芃 子教授在《拓展海外华文文学的诗学研 究》1 一文中,对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提出的 观点值得华裔美国英语文学研究者借鉴,也 为中文系有志于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学子指 明了方向。
相比之下,大陆的华裔美国英语文学研 究范围较窄。在国外,华裔美国(英语) 文学只是“亚裔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分 支,尽管有其独特之处,却没有人单独把它 分离出来研究。
华裔美国英语文学研究的老中青队伍 中,青年人接受新理论最快,近年来的博士 论文和文章中使用的批评理论更加多样化, 种族、身份、性别政治,东方主义、后殖民 主义,反叙事策略,对抗记忆,文化研究, 流腐散研究,第三度空间,全球化,去国 家化等等理论和术语大都是由青、中年学者 引进、介绍的。如今由于有许多出国与留学 的机会,我们在使用文艺批评理论方面可以 说已经和世界接轨,青、中年学者这方面的 贡献和成绩功不可没。如果能提点要求的 话,就是在解释、引用、运用理论时,把文 章写得更通俗易懂些,要用理论来分析作 品,而不是将二者割裂开来,或者用作品来 证明理论;另一点是最好能对外国的理论提 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另外,就华裔美国文学研究而言,中国 学者的长处是对中国社会、历史、传统文化 的了解,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自己的优势, 使我们的研究具有中国特色。如尝试借用中 国文艺理论来分析研究华裔美国文学。同 时,研究华裔美国文学应该基于对美国文学 及其传统的总体了解,华裔美国文学毕竟是 美国文学的一个分支。对总体缺乏了解解对 分支的研究就会出现偏差,也不容易深入。
六、华裔美国文学的翻译问题
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也带动了华裔美国文 学作品的翻译。尽管早在1985年广东人民 出版社就出版了林露德的《千金姑娘》
(Thousand Pics of G1阿良译)更多的 译本是在1998 - 2004年间出版的。漓江出 版了汤亭亭的《女勇士》和《孙行者》译 林出版了汤亭亭的《中国佬》、任璧莲的 《典型的美国佬》、黄玉雪的《华女阿五》、 赵健秀的《甘加丁之路》、李健孙的《支那 崽》和《荣誉与责任》、雷祖威的《爱的痛 苦》和伍慧明的《骨》
要做好华裔美国文学的翻译,首先应该 了解华裔美国历史,多查阅参考书。一些错 误往往出现在这方面,如BulingmeTeay不是《伯林盖姆条约》而是蒲安臣条约; queue ax不是排队税而是“辫子法案”(queue ordinance)它规定男性犯人头发不得长于一英寸,因此要求华人在狱中剪掉长 辫;Wellington K〇〇不是惠灵顿。库而是顾维钧;Blom’sDa环是“花日聚会”而是 乔伊斯的书迷每年举行的Leopold B S Da庆祝会,读者按照《尤利西斯》中的描 写走LoPl Blom那一天的行程。
其次,要向懂得作者家乡方言的人请 教。许多文章把《女勇士》中的“Ho Chi Kue”理解为“好吃鬼”或“好奇鬼怪”或翻译成“胡扯鬼”,而根据华裔美国学者 谭雅伦的解释,“HoChiKue” / “好似鬼 [仔]”是第一代华人用以谴责第二代华人 的用语,批评他们像洋鬼子一样。
第三,要认真细读原著,这样可以避免 一些错误,如《喜福会》中,JW-mej精 妹,Sua/夙愿和Yingying映莹的名字, 作者在书中都分别解释为:
“ 'jng ie excellent ig N〇t js
g(X>d it’s smeihing Pue essential he bett quality Jing isgod lefover suf when you take mPurjties out of scmeihiig likeg〇d or i,e or saf So what s lefl just pure essence 八nd ' Me,i, his is cmmon me^ as in memti 'younger sister,”
“ 'Suuap,” he says …“…t
m eans' Log Che thd W ih,...”
I was Ike hr Tat was why he named me Yin- yng C lear R e flecti〇n ?
第四,书名、人名的翻译也大有讲究。 比如《孙行者》也被译作《引路人孙行 者:他的即兴曲》_?、《猴行者:他的伪 书》,以及“猴子旅行大师”。_?四种译法 各有千秋,但把所有的意思都在中译名中体 现出来并非易事,或许应选一个比较满意 的,然后做注。
另如,水仙花的Ms SPlgFragiane 大部分人译作《春香夫人》而山西出版社 出版的“华裔美国作家英语名著系列丛书” 主编范守义将书名译作《春郁太太》。我认 为后者更好。因为“春香”太像丫环的名 字,同时,按照《现代汉语词典》“郁” 有“香气浓厚”的意思。
华裔美国文学的历史还短,它有一个成 长的过程。随着中国的强大,世界对中国的 重视以及对中华文化兴趣的增长,华裔美国 文学也会有不少新变化,会取得更大的进 展,读者对华裔作家的评论也会更趋成熟。
ElaneHKm Pefac,e n ASan 八merican Lieratue An Inttoduction o hieWitjgs and Tleir Social Context Pli i laepli ia Tem p e UP 1982 xi- xiK in-K〇k nd San Y〇g Cleung p e fac,e inAsian/mt ican L ta u e An Annoated B blicg npiy, N w Yo k TheML/ofAmtca 1988??赵健秀在《大哎咿》中把孔子看作是历史学家、战 略家、战士,说他的基本思想是复仇,《论语》不是 讲修身养性,而是如何建立永恒的国家。
PaulaRabinowt “ Eccentric M'miories A Ccnveisaticnw t M x pe H〇ng K ngin ” n Cnveraupnsw i M ax peHcng Kngstoi Senay paul& TeaM tn eds Jacks' UP ofMiSssppi 1998 P71-72?? Male Hog Kngon “ Petscnal Sttment’, nAP p oa l ss o Ta l ng K ng in S Th e W om nW a t j〇t Si tley Gok-1 n Lmed, Nw Yok The Molen Lnuge Associaln ofAmerica 1991 P 24.
MxineHog Kigsn TrpiastetMoney His Fae B〇〇k New Y〇k Alfei A Knpf 1989 P 140P 138 P 285汤亭亭似乎把“ 一丈青”译成Pue GtenSnake并将其别名误认为“母大虫”,在298 页扈三娘又写成Mis Hu he Pit因此138页的Ku 也可能是印刷中的拼写错误u?àChP suy来自粵语ZP-sui炒杂碎,一种主要由豆 芽、竹笋、荸荠、香菇、肉或鱼等做成的美式中国菜。
áFakChn “ Cone A i Ye AS an American W ies of he Real and he Fake ” PTIsB g Aiil?eAnAnh〇- ogy ofCliee Anerican and Ja?paneseAnericanLiSratusJe ffery Pau 1 Chn F KlIk ChaL【wson Fu so nd a aidSlwnWong- eds N wYok PeguinB〇〇k USA Ic, 1991.
GaiyKutPa,“ M ax fie H ng K ngsion Son ti iig C o^i es [ron Outside Onto he PPe1"” n C.onverati〇ns wi MaxneH〇n- Kinsicn PaulSkenay& Tea Marl eds Jacksn UP ofMisissPP,i 1998 P 2 ?铙艽子主编的《流散与回望》一书的代序《中国大 陆海外华人文学研究概观》对此做了详尽的论述u 1 X iao-hucing Y if1 ChneeAnerican Liteature since the 1850 s Ubna and Ch cg> Un Ve s ity o f I Hois P es 2000 P 157- 228(尹晓煌《美国华裔文学史》,徐颖果主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铙艽子《拓展海外华文文学的诗学研究》载铙艽子 主编《流散与回望》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 AmyTn The JoyLuk Clb New Yok Pt-Unni1989 P 281 P 280 P 243.
张龙海《戏仿、语言游戏、神秘叙事者、拼贴一 论汤亭亭〈引路人孙行者〉中的后现代派艺术技 巧》,载《外国文学》2005年第3期,第100 - 105页。
康士林《七十二变说原形--〈猴行者:他的伪书〉 中的文化属性》谢惠英译,载单德兴、何文敬主编 《文化属性与华裔美国文学》台北:中央研究院欧 美研究所,19947方红《在路上的华裔嬉皮士--论汤亭亭在〈孙行 者〉中的戏仿》载《当代外国文学》2004年第4 期。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