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祛魅(下)(4)
时间:2016-01-14 13:48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陶东风 点击次数:
15.参见《以名声作嫁妆名人患当教授症状之百态》,新闻中心<<http://news.162.com>>,2005-01-1212:48:05
来源:东北新闻网。笔者在美国的时候还听到这样的美谈:有一年哈佛大学校庆,比尔·盖茨希望以哈佛毕业生的身份参加,并捐助一笔十分可观的资金,但是遭到学校的拒绝,理由是盖茨只是在哈佛进修过,而不是正式毕业生。
16.关于周星驰兼职人民大学教授的事件,参见《周星驰一番港的喜剧之王兼职人大教授》,2004年12月15日2《北京青年报》关于周星驰是否应该当教授的网上评论,参见news.sina.com.cn/cul/2004-12-24/2457.$tml〇
17.“十年坎柴”文《北大百年讲堂李敖来得李宇春就来不得?》,见《新京报》2005年9月22日。
18.笔者曾经从2004年11月1日到10日间新浪网讨论区出现的关于“陆德明事件”的近10000条帖子中随机选择了1000条进行了统计整理,得到了以下数字:支持、同情陆德明的言论共920条,大约占92@,批评、指责言论80条,占8@。其中支持、同情的言论中,按照内容与主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认为嫖娼合乎“人性”妓女应该合法化的占260条,占26@;2、认为知识分子同样是人,不应该对他们有特别苛刻的道德要求的言论200条,占20@;2、认为最可恨的是那些利用权力玩弄女性的官僚以及利用权力玩弄女学生的那些大学教师,而不是陆德明,陆德明至少是自己花钱嫖娼,相比之下是比较好的,这种言论400条,占40%(有些帖子很长,常常同时包含了支持陆德明的观点的三个方面,这种情况下我们是作为三条言论处理的),认为陆德明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的25条,占2.5@。参见陶东风《从新浪网关于陆德明事件的评论看大陆网民的思想状况》,文化研究网(www.culstudies.com)2004-12-6。
19.目前文艺学界正在进行的关于文艺学学科边界的讨论,从一个特定的侧面--学科合法性的侧面--切入了文学“祛魅”的问题。关于第二次文学“祛魅”现象的争论原先是集中在审美和道德的层面上,比如大众文化是否是艺术,它是否表现了消费时代的道德堕落,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今天,这个争论增加了另外一个维度:学术/学科合法性的维度。这几年文艺学界发生的关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和文学理论的边界问题的讨论,在我看来就是另外一种形式表现的“祛魅”和“护魅”的论争。也就是说,这个争论不只是学科问题,也是对文学“祛魅”现象的一种回应。关于这个问题,我在其他的文章中已经多次论及,这里就不再赘述。请参见拙文《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和文艺学的学科反思》《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社会学的重建》,《文艺研究》,2004年第1期。
20.就笔者所见,在汉语学界,从后现代社会科学的全面文学化、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语言论转向等角度分析文学性扩散的文章,最重要的是余虹的《文学的终结与文学性蔓延--兼谈后现代文学研究的任务》《文艺研究》2002年第2期。本文此处的论述对余文多有借鉴。
21.余虹《文学的终结与文学性蔓延--兼谈后现代文学研究的任务》《文艺研究》2002年第2期。
22.参见阿雷恩?鲍尔德温等著《文化研究导论》中译本,陶东风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58页。
23.塞尔托《日常生活实践》,转引余虹《文学的终结与文学性蔓延--兼谈后现代文学研究的任务》《文艺研究》2002年第2期。
24.雷蒙德·威廉斯《文化与社会》,吴松江、张文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8页。同时也可以参见威廉斯的《关键词》(刘建基译,三联书店2005年)中的“艺术”条。
25.威廉斯:《关键词》,中译本,刘建基译,三联书店2005年,第20页。“文学”的含义也经历了大致相同的发展历程,参见乔纳逊·卡勒《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李平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26.P.Bourdieu:T$eFieldofCulturalProduction:EssaysonArtandLiterature,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Press,1992,p.15-16。1992,p.25,p.61,p.62。所谓“赢者输”是指那些依靠商业利润或政治权力的赢者在有限的文化生产场域中却会受到排斥、成为输者。
27.关于大话文学的更加详细的探讨请参见陶东风《大话文学与当代中国的犬儒主义》,《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28.参见李建军是高峰还是低谷--评长篇小说:《秦腔>》参见《文艺争鸣》2005年第4期。
29.参见程光炜《姿态写作的终结与无姿态写作的浮现》《文艺争鸣》2005年第4期。
30.王兆胜《折翅与坠落--谈周涛近期散文的价值迷失》《文艺争鸣》2005年第4期。
31.参见《触摸芙蓉姐姐背后的大众“无聊”心理》,时间:2005-9-2114:09:24来源:华夏心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