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和南高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对比(2)
时间:2015-03-20 11:40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张艳辉 点击次数:
知识分子作为存在于一个较为特殊层面上的阶级,在社会结构中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越南环境下也好,中国条件下也罢,在当时殖民-封建的社会结构下,知识分子勇于挣脱传统的束缚,是具有独立的个体身份。但是,由于知识分子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条件下,没有良好的经济条件,每个个体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尽相同,有些是饱受统治阶级压迫和剥削的,有些是靠自己辛勤劳动自食其力的,还有些本身就是处于统治阶级或是甘愿为统治阶级效命的。
但就总体比例来说,后者属于极少数,大部分的知识分子,包括那些以自由职业者或是体力劳动来谋生的还是占了大多数,更不用说还有那些和劳苦大众一样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生活是处于被统治者压迫和剥削的环境。
不同于农民形象的是,那些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他们经常还会遭受到侮辱与轻蔑。由于他们掌握了一些知识技能,生活状态可能会稍稍优越于劳苦的人民大众,但是由于他们的知识储备丰富,思想灵活、敏感,统治阶级对他们的压迫也会更加强烈,所以他们遭受到的精神迫害也是格外深刻的。
鲁迅和南高在他们的作品中塑造知识分子的人物形象时,是借助于表现他们日常的生活状态,从特殊的角度去揭露当时社会的病态。通过表现知识分子被压迫、被剥削的苦痛与不幸,来反映当时社会的本质。
鲁迅和南高在塑造这样的人物形象时,是从现实生活和社会的角度去看待知识分子的。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将知识分子当作为重要的一个社会现象加以考察,深知且同情知识分子所遭遇的苦难折磨。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知识分子在革命来临前或是革命结束后,由于未能参与到劳苦大众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失望、挣扎、反抗和追求的生活状态。在1945年之前,南高的短篇作品同鲁迅先生相似,都是描写了那些处于人生灰暗面的知识分子。通过对比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两位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中,多少会影射出作者自己本身的影子在里面。这样,读者在理解作品的同时,也会对作家本身的遭遇感到深刻的同情。与此同时,读者对他们身上所存在的或多或少的缺点作出了较为诚恳的批判,以这种形式来希望他们能够脱离现状,奋发前行。综上所述,知识分子这种人物角色,从特殊的角度体现出来社会的本质状态,他们就像一面镜子,根据他们的生活状态去反映出社会的问题。
四.结束语
小说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可以通过作品来表达作家对社会的理解,所以,从艺术角度来看,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会决定一篇小说的成熟度。换言之,作者塑造的小说中人物,描写他们的性格,都是作者对作品的思想感情,也能够反映出作者对现实社会的认知和评价。也正是因为这样,作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需要仔细的钻研,给每个人物形象赋予丰富的思想内涵,这样读者才能从他的作品中受到感染,有助于读者更加深刻地去理解作品的思想。
本文就鲁迅和南高的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小说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中探索了两位文学巨匠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异同之处。两位作家的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的阴暗面以及人们在性格上的缺失和丑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这正是他们的伟大之处。所以说,鲁迅、南高笔下的人物形象都极富特征,是当代本国社会中的劳苦大众的缩影,被作家刻画的淋漓尽致,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另外,两位作家都喜欢借用从人物的心理和潜意识中来表现人物的感情,虽然两位作家在描写上都有自己别具一格的特色,但是,在总体上,与其他作家的小说描写手法不同的是,这两位作家更突出了人物形象的心理特征,是从人物的深层意识上来表现其艺术形式的。
参考文献
[1]阮成达.鲁迅的“阿Q”与南高的“志飘”多角度比较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张海云、谢群芳.基于语料库的文学作品检索分析——以越南小说《志飘》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 (05).
[3]张梦阳的《阿Q新论——阿Q与世界文学中的精神典型问题》[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4]张梦阳.中国鲁迅学通史——20世纪中国一种精神文化现象的宏观描述与理性反思[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5]张明高、范桥编.鲁迅散文集第三集《呐喊:自序》[M].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