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3-17 13:55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居晔 点击次数:
摘要:“5-E学习环”模式主要由引入、探究、解释、扩展、评价五个阶段构成,是常用于概念转变的探究教学模式,将“5-E学习环”模式运用于探究实验的教学,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5-E学习环”;探究性;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4289(2014)02-0021-03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科学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转变。“人人具有科学素养”正日益成为一项重要的教育目标。加强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和自主设计探究实验能力的培养,能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5-E学习环”模式在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提升素养。
“5-E学习环”模式主要由五个阶段构成,即引入、探究、解释、扩展、评价[1]。下面以“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一课为例介绍“5-E学习环”模式在生物探究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一、导入——创设情境,激疑导课
“5-E学习环”模式引入阶段的重要任务是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并提出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己提出想要探究的、能探究的并且可以解决的问题。
如关于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学生已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学生所知多为间接经验,且对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所知较少,因此,教师先展示各地区因遭受酸雨,森林、庄稼被毁,建筑、文物被腐蚀、破坏等图片,介绍这些环境问题是由酸雨引起的。教师进一步解释,酸雨即是pH值小于5.65的雨,并解释近些年酸雨问题越来越严重,与大量使用的化石燃料在燃烧的过程中会释放出酸性气体有关。教师提问:你知道酸雨给我们人类生活带来的危害有哪些?提示学生联系前面所学的“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思考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并经小组讨论可提出问题:酸雨能否影响种子的萌发?
二、探索——设计实验、自主探究
探索环节的关键是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包括材料的选择、方案的设计、结果的记录等。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解决他们遇到的大部分问题。教师在学生的方案设计或实验操作有疏漏、失误时,应及时作为指导者提醒学生,以免严重影响实验的结果。
在学生设计实验前,教师补充溶液酸碱性、pH的测定和计算等化学基础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组成探究小组,小组内每个人都先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小组内交流。有些同学实验设计不够完善,只考虑到给种子喷洒酸雨,然后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忽略了对照实验的设计。有的同学可能还会在设计实验时提出新的问题,例如,不同污染程度的雨水(酸度不同)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是否相同?小组互相交流后,讨论整合优化小组的实验方案,并由组长向全班展示。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疑问。例如,选择哪些种子进行实验?实验种子的数量是选择一粒,还是多粒?溶液的pH梯度设置几个?针对这些问题全班再进行讨论,各组完善探究方案。教师给出一个可参考的方案,但不要求所有学生都进行同样的实验。
教学中发现,多数学生只考虑了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步骤,而没有考虑结果的记录,教师及时提示学生,除了设计实验方案,还需要考虑:①实验要观察的现象是什么?②实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③如何操作并记录?学生可能会想到诸如测量法,拍照法等记录方式。关于如何记录实验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考虑:记录哪些指标?仅仅记录种子发芽率够不够?如果还测量芽的长度,多长时间记录一次?等等。
各小组确定了实验设计方案后开展实验。实验过程中,各小组每天固定时段,将观察到的现象如实记录。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