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3-10 11:17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马志超 点击次数:
[摘 要] 设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设问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本文就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应该注重设问的广度、深度、时度和法度。
[关键词] 设问 有效 课堂教学 实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巧妙的设问,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化学反应的条件,实验的现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等,虽然繁多但都有其规律,我们要善用有效设问来引导学生。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怎样的设问才有效呢?我认为,有效设问应该注意以下四个度:
一、一呼百应:注重设问的广度
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眼里不能有“差生”,设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关注少数优秀生,要让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同学都有回答的机会,这样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时候,我们的设问可以变换问题的角度,让我们问出来的问题具有更广泛的思维空间,增加问题的广度,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思考,增加学生回答的广度,所谓一呼百应,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化学教材“物质的量”一节,虽然内容实在枯燥难懂,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可以说是整个高中化学计算的基础。平淡的教学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不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为了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听懂,尽快入化学的“门”,上课时我没有开门见山引入正题,而是先请两位同学讲了大家都熟知的“曹冲称象”的故事。同学们既感到惊奇又觉得不可理解,搞不懂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并由惊奇产生了“听听老师要讲什么”的欲望。我接着问:“曹冲称象,使用了什么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思想呢?”几乎所有同学都能说出“化整为零”,或者接近这个意思。我又接着问:“如果我要你们称量一粒芝麻的质量,该如何去称呢?”很快,经过学生讨论,基本都能够总结出“化零为整”的思想方法。接着引入课题,对于分子、原子、电子等微观粒子,物质的量正是把微粒“化零为整”以计量其数量和属性的一个物理量。在课本知识传授完后,为了使同学们对“物质的量”这一微观概念有更加确切的认识,也为了使同学们对其适用范围有更深切的了解,我又让学生进行了一次有趣的计算:假定将一摩尔雨滴储存于一个直径为30米的圆柱内,求圆柱的高度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多少倍(NA=6.02×1023mol-1,假定一滴雨滴的体积为0.05mL,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1.1×1011m)? 经计算得出的数据着实让同学们大吃一惊:圆柱高度为4.2×1013m,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280倍。这一结果大大出乎学生的预料,当然也产生了很好的警示效果:物质的量是不能用来计量宏观物体的。这样精心设问,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深入浅出:注重设问的深度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领。”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是通往知识宝库的桥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设问是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有效途径。有时候,我们的设问一样可以变换角度,让我们的问题具有思维上的深度,让一些优秀的学生在正常消化的同时还能够在课外有突破的方向,但是要深入浅出,要让学生觉得努力一下是能达到的。
如在做金属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实验室准备了钠、钾、锌、铁与CuSO4溶液反应。经过实验,学生都能得出结论:锌、铁能置换出铜,而钠、钾与CuSO4溶液反应时生成Cu(OH)2及放出H2。这时候,有几个比较优秀的学生提出问题:排在之间的镁、铝与其反应会怎样呢? 首先我肯定了他们的问题,镁、铝的性质是高中化学的一块重要内容,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动手探究,不仅可以巩固相关知识,还能让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当时由于课堂时间关系,我先跟他们说:“你们自己课后先思考一下,活动课我们再来探究。”课后学生来跟我交流,他们猜测Mg和Al与CuSO4溶液反应的情况应该介于钠、钾和锌、铁两者之间,经过实验,验证了他们的结论。这时候我再问:“为什么同样是CuSO4溶液,不同的金属与之反应现象会不一样?产生氢气的本质是氢离子得电子,氢离子又是哪里来的?如果溶液中有氢离子,为什么排在氢前面的锌、铁置换不出氢气?”虽然高一对于平衡移动、竞争反应和水解的相关知识都还没学,不过只要学生感兴趣了,虽然已经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而且还会花更多的时间,但这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几位同学后来在省化学竞赛中都获了奖。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