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高校教师素质是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也是高校师资队伍质量的前提。哈佛大学前校长詹姆斯·科南特(JamesBryantConant)指出“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它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不断改革教育体制之外,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应是当下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与内涵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强调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高等体育院校不仅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生力军,同时也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基本组成部分,而高等体育院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等体育院校的发展水平以及是否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体育专门人才,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成为体育院校永续发展的关键。基于此,在山东省有关基金项目和学校的支持下,我们对体育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与实践,逐渐形成了关于体育类院系教师发展和职后成长的基本思路:通过课程实践和教改,使体育院校的教育教学由“技术型”向“研究型”转变,师资队伍从“教书匠型”、“教练型”向“复合型”转变,这是新形势下高等体育院校主动求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法和途径。目前来看,这一基本思路在我们的教改与课改实践中已经逐步得到证实。
1体育院校“复合型”教师的基本内涵
1.1“复合型”教师的理论思考
什么是“复合型”教师,“复合型”教师观区别于其他教师观的核心要素是什么,这是教育界亟待明确的概念,同时也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无法回避的问题。不同的理解,直接影响着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及其措施,也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教改与课改的方向。一般认为,“复合型”教师的提法源于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和高职院校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复合”,是一种对“专家型”、“学者型”、“科研型”(研究型)、“创新型”等教师观的超越。当然,这种认识是基于对于相关研究文献的分析和思辨,还没有经过严格的实证研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大力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促进跨学科、跨单位合作,形成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尽管这一提法并没有“复合型”的概念,不过也基本说明了“复合型”教师的要求,即以团队为基础,一方面要能做到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相结合,另一方面要跨学科、跨单位合作。前者是“复合型”师资的个人素质要求,后者则是群体的主要特征——首先立足于自己相对擅长的专业领域,再利用专业的优势与相近相关的专业、行业等相互渗透与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综合拓展与实践创新。
1.2体育院校“复合型”教师素质的理解
体育院校是培养最高层次体育专门人才的基地,随着体育日益融入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体育人才需求日趋多元化,高等体育院校专业教学由“竞技性”转向了“健身性”、“休闲娱乐性”、“社会性”,凸显了培养单一专业知识(技能)型人才要向培养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的积极态势。高等体育院校不仅要培养各级各类体育专门人才,还应成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科学化训练支持与服务、全民健身引领与推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机构,同时还应担当起弘扬与传承我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使命,这都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传统的体育专业师资队伍侧重于运动技术的教学与运动成绩的提高,具有明显的技术倾向性而缺乏社会人文素养,在各自的运动项目领域纵深发展,忽视了横向的联合与发展,教学、训练、科研相脱节的现象成为体育院校“复合型”教师专业发展必须逾越的障碍。
就体育院校师资队伍而言,“复合型”教师的提法主要是针对当前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专业教育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以及当下体育院校师资教师的知识结构陈旧、学术风格单一,师资培养培训严重滞后等的认识,是对“技能型”、“教练型”等教师观的扬弃。之所以说是扬弃,是因为体育院校“复合型”教师建设的立足点还是在于体育的学科属性,即体育学科主体专业的技术特性。因此,体育院校“复合型”教师素质的理解要基于以下几点认识:一是既反映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又要体现体育院校的发展要求;二是“复合型”体育师资的提出不仅有明确的实践需要,也要有深刻的理论背景,不能凭空臆想;三是教学、训练、科研是体育院校教师岗位的基本职责,也就是体育专业的技术特性,“复合型”素质的理解要着眼于此;四是“复合型”教师素质不是简单的要素叠加或罗列,应该看到“复合型”素质是一个综合结构,其中包含着动态的、复杂的、相互影响的成分;五是体育院校“复合型”教师素质的理解既能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上提供理论指导,又可以在实践中为体育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培训提供支持。可见,体育院校“复合型”教师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善于教学、训练的教师,而应该是跨学科专业、知识宽厚、专业技能突出、整体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教师。在实践中,这种“复合型”素质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通常意义上的知识技能型复合,二是思维和理念高度上的复合。基于此,根据我们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成果,认为体育院校“复合型”教师是具有较强的体育研究能力,积极进行自我知识更新与跨学科专业迁移,胜任跨学科专业进行教学、训练和管理,能够在专业教学训练中复现和阐释体育学科理论、技术和原理的现代教师。相应地,体育院校“复合型”教师素质是决定“复合型”教师专业教学训练效果的,对体育复合型人才培养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各种心理品质及其相互作用的总和。
体育“复合型”教师素质的结构分析
体育院校“复合型”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哪些因素影响着“复合型”教师的培养与发展?从当前国外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的相关成果来看,西方教师教育领域并没有关于教师素质结构的提法,对教师素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性品质、教学能力、知识结构和教育观念等4个方面。在国内的有关文献中,研究者从不同视角论及教师素质结构,由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研究的焦点多集中在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结构,而且多是着眼于未来教师的人才培养,对于高校“复合型”教师的素质及其结构的讨论尚未有明确的定论。高等体育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其专业素质及其构成的复杂性。从宏观的层面上来理解,我们认为,体育院校“复合型”教师素质的主要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非智力因素结构三大部分。系统科学认为,结构与功能密不可分,结构决定功能,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功能。体育院校“复合型”教师素质结构的功能应当主要体现在高等体育专业教学、训练和科研过程当中,体现在综合解决体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体育事业和传承优秀体育文化的问题过程中。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