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区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分析
时间:2013-11-05 14:19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admin 点击次数:
以省级行政区划为单位的区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必须将省域内高等学校作为一个整体来通盘考虑、统筹规划,但是,要求省域高等教育结构布局在总体考虑省域内需求之外,还需要考虑与其他省份宏观结构布局的有效衔接与发展联动的问题。①东北地区三个省域的高等教育发展各有其特点,布局结构情况也并不完全一致,但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深入实施,基于同一地理区位、类似的产业结构形式、国家政策的统筹安排,东北三省区域布局结构可以大胆地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
一、东北三省区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东北三省区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调整取决于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具体来说便是产业结构或人才就业结构的变化与升级。目前,东北三省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高等教育资源过于集中在大城市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百废待兴的东北三省依靠固有的资源与区位优势迅速崛起,建立了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国家及区域内快速发展的工业与其他行业人才需求,东北三省的高等教育日益繁荣。但是,由于历史周期较短、原有规模较小、基础薄弱,高等院校的发展只能依赖于大城市较为丰厚的办学资源,而摒弃条件不利的中小城市。据统计,辽宁省117所高等院校中,48所位于沈阳市,30所位于大连市;吉林省63所高等院校中,43所位于长春市;黑龙江省82所高等院校中,50所位于哈尔滨市。由此可见,东北三省的高等院校大多集中在省会城市及其他大城市。
“研究性大学、以科研和教学为中心的重点大学,适当集中在大城市中是必要的,便于学科发展和学术交流。”②但是,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的高等院校集中在大城市便会出现人力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造成大城市的就业压力过大,所需人才趋于饱和,而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小城市的城市化建设日益提速,许多新兴产业及岗位急需相应的专业人才,这与其高等教育资源紧缺的现状形成尖锐的矛盾。
(二)高等教育资源在乡村地区严重匮乏
我国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东北三省与全国的状况基本一致。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失衡、资源条件的差距导致高等院校办学地点的选择倾向于城市,满足了城市人力资源需求,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大发展,进一步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城市更具高等院校办学的吸引力,这样便造成了马太效应。
在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前提下,乡镇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了新时期的战略重点,强调要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东北三省的乡村地区面临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与“新农村”政策双重变革的影响,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不同规模企业的注入,农村地区的动迁换建工程等,推动着东北三省乡村经济的发展与经济结构的变革。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城乡之间巨大经济差距造成的矛盾冲突。但是,与城市地区相比,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仍然比较落后,高等教育资源在乡村地区的分布依然十分薄弱,而条件欠佳、地处偏远的乡村地区又难以具备吸引人才的能力。由此形成的紧张的人才供求关系成为东北三省区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存在的主要弊端。
(三)高等教育资源在民族地区投入不足
东北三省地处边疆,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集区之一。辽宁省共有43个少数民族,先后设立8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吉林省共有43个少数民族,建立了1个自治洲和3个自治县;黑龙江则有51个少数民族。东北三省的少数民族聚集区基本位于省域的边缘地带,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偏离主流交通线,缺乏国家的战略支持与援助。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人才的涌入,而在自身缺乏足够吸引人才能力的前提下,提升本地区高等教育的服务能力便成为了关键问题。基于东北三省整体的区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视角,民族地区的高等院校分布比较稀缺,高等教育资源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民族地区的区位因素比较滞后,所提供的办学资源严重短缺,高等教育的发展基础薄弱,区域经济战略意义不大,制约着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区域内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随着市场经济与少数民族政策的深入,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成为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所要兼顾的重要方面,而高等教育的投入不足,高等教育资源匮乏及高等教育为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能力低下等问题需要亟待解决。
二、东北三省区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原则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