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1-09 16:21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傅雪林等 点击次数: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等,对教育部评选出的47门体育学类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分布情况、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资源建设情况和呈现形式及使用情况,以及评审指标体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体育学类国家级精品课程存在师资团队结构不合理、服务范围有限、配套教材建设滞后、现有优质资源未能有效利用、共建共享机制不够健全、缺乏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评价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力求为体育学类国家级精品课程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学;国家级精品课程;高校
中图分类号:G807文章编号:1009-783X(2013)06-0511-05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手段飞速发展的推动下,高等教育逐渐呈现出国际化、共享化、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从国外的开放课件(opencourseware,OCW)到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MOOC),再到我国高等学校正在开展的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无不体现了这一发展趋势。这对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充分体现教育公平,服务学习型社会,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1],是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2]。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精品课程建设应根据各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及教育教学的发展规律,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具有很好的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自2003年教育部开展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以来,体育学类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发展迅速,并取得了一大批优秀成果;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大量优质精品课程资源并未得到充分的共享和应用。这不仅有违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还造成了课程资源浪费,影响了体育学科的人才培养质量。为此,本文将从分析体育学类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入手,探究整合、优化、共享现有体育学类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以及新一轮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对策,力求为推动体育学类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3—2010年教育部评选出的体育学类国家级精品课程,共计47门。其中,专业课程40门,公共体育课程7门。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教育部官方网站、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中国知网、爱课程网等信息平台的相关文件和资料,以及与课程建设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相关的书籍、论文,为撰写本论文搜集信息和资料。
1.2.2访谈法
通过访谈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相关专家和部分体育学类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了解和把握最新的文件精神,以及体育学类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撰写本论文提供正确的政策导向和实践依据。
1.2.3数理统计法
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统计软件对47门体育学类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相关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和归纳分析。
1.2.4比较研究法
将从各种渠道收集到的体育学类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信息进行纵向比较,同时也与其他学科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进行横向比较,总结归纳出现有体育学类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为本论文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性策略提供依据。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