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同构教学法与《等待戈多》教学
时间:2013-09-04 08:59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云肖 点击次数:
《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作家塞繆尔·贝克特的代表作。1953年在巴黎上演时大获成功,随后被译成20多种文字,风靡西方剧坛。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高中语文课本也将其列入必修必讲篇目。该剧完全摒弃了传统戏剧的情节结构,有意将生活撕成毫无内在联系的断片碎块。这种“荒诞”的艺术形式,虽然正好表现出现代西方社会正在经历着的难以克服的精神危机,但是它也给读者,尤其是我国读者对这一主旨的理解带来很大的的难度。荒诞派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流派,它的本质特征是象征的艺术手法。它是象意思维的产物,具备象征型文学作品所具有的一切特点。因此,我们不妨根据象意思维的理论,用综合同构教学法对其进行解读。
所谓“综合同构教学法”,是综合性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在特定的主题线索下,紧扣关键性教学细节,维系上下文知识网络,经过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联系学生已有经验,以及与主题相关联的其他知识,实现主要知识点的多维同构,构建动态生成的知识体系,从而发展融会贯通学习能力的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和谐耦合、对比推理、揭示本质和联想创意是个体接受、识别、理解和创造新事物的象意过程,也是综合同构教学法的基本策略。下面我们就根据这一基本策略,展示其破解这篇作品教学难题的具体过程。[1]
一、把握基调,匹配和谐的教学环境
即知人论世,简介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补充课文剩余部分;排演戏剧,熟悉剧情等。
贝克特于1906年生于爱尔兰一个犹太中产阶级家庭。不久目睹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状。大学毕业后,结识了意识流作家乔伊斯,创作思想受到很大影响。但天主教的束缚,社会的守旧,政府对思想与出版的严厉控制与检查,使他无法忍受,他设法逃到了巴黎。二战爆发后,他积极参加反纳粹的地下抵抗运动,曾受到盖世太保的追捕。五十年代的西方,政治腐败、经济萧条、社会混乱、道德沦丧,宗教的灵光已经褪尽,人们思想苦闷、精神空虚,对未来失去信心。面对这种现实,贝克特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生只不过是一连串无意义的失败和苦难的记录。他力图通过自己的剧作来反映这一社会真实,弹出一个时代的失望之音。《等待戈多》是一部反传统、反理性的剧作,作品通过两个流浪汉永无休止而又毫无希望的等待,揭示了世界的荒诞与人生的痛苦,表现了现代西方人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但又难以实现的绝望心理。
剧本共有两幕,由于情节的重复和教材篇幅的限制,课本只选了第一幕。教学时,教师应将第二幕补充给学生,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剧情的发展:
两个瘪三式的流浪汉在黄昏的乡间小道上等待从来没有见过的戈多,他们无聊地闲谈,做些机械的动作,讲些不知所云的故事。但戈多迟迟不来,以至于烦闷得想到自杀,但又不甘心,想等戈多来弄清自己的处境再死。等来等去,终于等到了来人,却不是戈多而是波卓。他手持鞭子,一手牵着被拴着脖子的“幸运儿”。幸运儿扛着沉重的行李,拱肩缩头,脖子被勒得正在流脓,惨不忍睹。波卓气势汹汹,虽原谅了恐惧的狄狄和戈戈,但随意虐待幸运儿,称之为“猪”,挥来斥去,幸运儿也惟命是从。波卓吃饱喝足,对黄昏作了一通“抒情”的解释,逼幸运儿为他们跳了一通舞。最后波卓才牵着幸运儿和流浪汉告别。总算磨掉了一个黄昏,天将黑时,一个孩子来到,他传达戈多的旨意:今天不来了,明天一定来。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