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经验”目标我们一直在实践着(2)
时间:2013-09-04 09:2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admin 点击次数:
师:想想,正方体体积公式会怎样呢?
生: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师:动手做一个大正方体,看看是不是这样。
学生操作后,进行用字母表示公式的教学。
5.练习:知识应用
师(小黑板出示长方体图):请看图,你能计算出体积吗?
师:我现在给这个底面涂上红色,你会求这个底面积吗?
生:3×5=15(平方米)。
师:我现在把这个底面的长和宽擦掉,告诉你这个底面的面积,你会算体积吗?
生:15×6=90(立方米)。
师:想一想,长方体的体积还可以怎么表示?
生: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6.实践:测量与计算活动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量一量,算一算,看看它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操作计算,之后教师进行取样讲解。(过程略)
通过整理让我深深地感到:原来,“数学活动经验”目标我们一直在实践着。
三、思考中解读课堂
读到这里,您是否会觉得这很平常,因为您平时也这样教的,但是您能用新课程有关理念对上述案例进行解读吗?下面是我对以上这堂课的解读。(每一个解读与实录中的每一活动相对应)
解读1:这个面积比较需要安排吗?
我认为需要,因为这不仅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和体积的需要,而且为下面的体积比较做好了一个铺垫。这个比较需要学生操作吗?我觉得不需要学生操作,因为这个以前操作过了,教师的操作同样能激活学生再生的经验,学生在观察直观演示中发现知识,获得感觉,形成经验。
解读2:教师让学生根据得出的结论,猜想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
这样做有利于学生的顺利猜想,因为学生在看教师操作的过程中激活了思维,在观察中发现了规律,并证实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经历了“类比猜想”的数学思想过程。活动的思维经验用板书的形式记录了下来,也提高了活动的有效性。
解读3:这里是教材情境图的课堂呈现。
此处活动是基于前面的猜测开展的,教师利用学具放手让学生操作,这个活动既有外显操作的行为,也伴随着内隐的思维参与。接下来对数据进行分析,学生经历了“验证说明”、“化归思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取的是思维操作经验。
解读4:给学生思维提升的机会。
这里先让学生通过合情推理得到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次“类比”的思考体验。最后让学生动手搭一个大正方体,在操作中进行了简单的演绎推理证明了结论,这是操作的思考。这种抽象思维活动的经验积累也属于基本活动经验的范畴,而且是更高层次的理性的数学活动经验。
解读5:数学活动应该包括做练习。
本课中一道简单的练习题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学的应用,在积累活动经验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后面的变式练习非常巧妙,让学生在应用中得出另一个公式,这个过程实际上是计算演绎推理的过程。
解读6:这一环节关注了应用意识的培养。
让学生进行测量操作,学会记录信息,学会整理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从而完成了测量长方体与计算长方体体积的实际问题。这种实践活动经验可以说是对前面活动进行的一次过程性与结果性的评价。
当然,本课也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如:需不需要实际操作?活动的成本有多大?每一次的活动能否如我们所愿给学生留下很好的活动经验?对每一位学生是否真正参与了数学活动的全过程关注有多少?这些都是教师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时应该全面考虑的问题。
四、寻找中领悟理念
实践需要理念的指导。于是,我试着从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中去寻找有关基本活动经验的要求,以提高自己对新课程理论的认识。
总目标中的第一条: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内容标准在关于课程内容的设置中指出:“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