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生成性细节的处理原则
时间:2014-01-20 14:16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陆一 点击次数:
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多向、开放、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本是立体多元的;师生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过程是动态发展的;它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重要方面。教育学家布鲁姆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叶澜教授也在“新基础教育”理论中提出了“要用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但需要注意的是,生成性的细节需要教师艺术地调控。面对课堂纷至沓来的生成,教师如果缺乏高超的调控艺术和引领技巧,一味地在追求生成的精彩中迷失方向,就会出现课堂上的失衡现象。
一、生成性细节处理要体现细节的探究价值
课堂虽然是动态生成的,但生成性细节有价值高低之分。有的生成性细节是有生成价值的内容,对学生个人成长有利,也符合语文课价值观的生成,但也有一些生成性细节无聊、偏执、庸俗、怪异,游离教学目标,不能视为有价值的生成。因为这类东西不仅没有教育价值,甚至还有碍于人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筛选有价值的生成性细节。我们说,生成的目的不是为了生成而生成,而是应该为完成某一教学任务服务的。所以价值判断的核心是教学目标,切合教学目标的生成才是有价值的生成。当出现无价值的生成性细节时,要求教师根据教学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索,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时采取各种方法引领学生回归到符合预设要求的正确的教学轨道上来,使生成的内容与预设的目标、主题有某种内在的联系,或拓展,或深化,也就是说生成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指向性。
一位教师上《塞翁失马》,学生问塞翁丢失的是公马还是母马?教师就放弃了原先的教学设计,抓住提问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节课就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中过去了。在以上案例中,教师不应该面对突如其来的游离目标的生成,喧宾夺主地来一场毫无意义可言的讨论。每个单元、每篇课文、每一节课,都有具体而实在的教学目标,有了教学目标,教学就不会迷失方向,学生才会有所收获。我们在处理生成性细节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正确的“度”,否则必将导致教学的失控,目标的游离。
一次评优课,一位参赛老师教授《竖琴与法国号》,学生朗读课文,当读到“好像春天时开放的野百合花”时,不小心遗漏了一个“野”字,这位老师敏锐地抓住了这个生成性的细节,在读完之后,适时地让学生就这个“野”字讨论,能否遗漏。学生热烈地讨论,终于得出了一个共性结论:不能,因为这个“野”字,说明这株百合花不是人类有意种植的,它的成长没有人关注,开花也不是为了取悦于人,但即使无人欣赏,它也淡然自开,毫无功利可言,这与“竖琴的声音单纯素朴”、“轻柔、舒坦,有一种灵性之美”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样,教师睿智的引导,智慧的启迪,有效地促成了教学目标地落实。
二、生成性细节处理要遵循文本的价值取向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主体,新课标的教学建议部分也对阅读有这样的表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他们原有的阅读经验的多层次和多维性,必定导致多元解读。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但是,多元解读的前提是尊重文本。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内化教材中所体现的价值取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学生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面对学生多元的理解中出现的生成性细节,教师不能似是而非,更不能放任自流、无中生有,不能做毫无价值倾向的中立者。
如教学《愚公移山》时,课堂上请同学提出自己在学习本文遇到问题时,很多同学都提出相同的问题:愚公是不是太傻了,直接搬家不是比搬山容易很多吗?这样的问题无疑是对现有价值观的一种挑战。这一环节对师生的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此时,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切实承担阅读导向的责任。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想想,这是一则寓言,古人是借事来言理,此中的太行王屋二山其实已经幻化成生活中人类必须面对,不可回避的困难,本文讨论的是如何面对困难的态度问题,而不是方法问题。学生就会明白,愚公并不可笑,而是可敬。
一位教师在远离江南的地方教授《周庄水韵》,为便于学生了解周庄,在课前播放了一段周庄的视频,然后请学生说说对周庄的感受,有学生马上回答:“破破烂烂的”。面对这始料未及的答案,这位教师没有马上否定,而是继续问:“为什么给你这样的感觉?”学生说:“从两旁的建筑看出来的,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只有一些低矮破旧的平房。”这时,这位老师马上反问一句:“破旧是不是等于没有价值?”这样一个问题马上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纷纷表示否定,更有同学从历史、文化、艺术、纪念等方面说出破旧的事物的隐性价值。老师马上顺势引导学生,“那么,破破烂烂的周庄,又是以她怎样的内蕴来打动了无数的海内外游客的呢,让我们来仔细阅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她独特的魅力。”
一个文明社会的存在,离不开正确价值的支撑。由于学生认知水平、道德水平的限制,也可能由于社会道德氛围的整体变化对学生心灵的冲击,原生态的课堂肯定会生成价值倾向的偏差,教师应及时捕捉一些关键性的、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及时而适度地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就能帮助学生突破价值判断定势,使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得到长足的提升。
三、生成性细节处理要完成细节的重组构建
随着具体课堂进程的发展,生成性细节可能会逐步显现出它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那么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做生成性资源的重组者。叶澜教授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对象”、“主体”,还要看作教学的“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更重要的是对教学过程中呈现的信息的“重组者”。她认为,只有通过教师对“活”起来的“动”的重组,才能使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师生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老师有必要不囿于细节,超越细节,从新的高度设计完善细节,从而生成教学亮点,形成学生认知和人性的提升。
一位老师教授《我的叔叔于勒》,在讨论中,学生对人物性格和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描写分析得非常到位、深刻,在这样的基础上,老师从众多发言中优选部分发言内容进行了简要汇集、归纳和丰富,以此形成小说人物形象与人物刻画方法上的共识,对小说这种文学样式形成了更为综合、完善的认识。但她并没有满足于得出这样的结论,而是引出了一个新的更开放性的问题:你能不能改变其中的一个故事情节,使菲利普夫妇的行为不遭人唾弃?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言,但随即被一一否定了。这时老师才归结到:小说人物的命运其实与他的性格是有着必然联系的,因为人物性格决定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是读小说应该更深层思考的原因。这样的细节处理使学生的思考与理解,远远超越了一篇小说本身的内容。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