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9-09 11:34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莫祥慧 点击次数:
三、教出字的义项文化
汉字不同义项的出现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需求延伸出来的,一个汉字常常不只表示一个意思,它有丰富而复杂的义项,这是学生学习中特别容易混淆、错乱的难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形体变化、发音变化和义项发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学个明白,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一)字的义项与字音的关系
如:“斗”字,在甲骨文中字形为,就是(一个人出手向右)+(一个人出手向左),像两人向对方出手、,相互搏击,打在一起。而到了金文中,斗写成了,像有手柄(“又”的简写)的大勺。
这样一出示后,学生立刻就能明白“斗”在现代生活中有两个读音,分别表示两个意思。读dòu时,表示两个人搏斗,如打斗、搏斗;读dǒu时,表示有把的大勺,如烟斗、漏斗。
接下来,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猜测为何变成了。学生的思维一经点拨立即活跃起来,有人认为,是因为人们为了简化汉字,就只用了一半来表示,后来抄啊抄,传啊传,就变成了,但它们之间很像,都像人拿着一样东西。又有人补充,当他们发现这两个意思已经不一样时,就想出了用不同的读音来区分它们,于是斗就成了多音字。
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猜测、探究了汉字在漫长历史中的变迁,明白了音、形、义之间的关系,牢固掌握了斗字的不同发音、不同义项,同时也了解了古代人类逐渐“简化”汉字的理念。
(二)字的义项与字形的关系
如“丁”字。“丁”最早的字形是,表示木钉的椭圆形顶部,形容很小的东西,学生可以组词:肉丁、鸡丁。到了金文中为,在顶部画出钉盖,表示:工具钉子。到了篆文成了,向上突起的钉盖写成“人”形,又引申为拿工具干活的人,学生可以组词:家丁、园丁、壮丁。
学生在汉字的形体变化中慢慢感受汉字的变化,并在每一个过程中静静思考如何将古代的义项与今天链接,并组出相应的词。在观察、思考、组词中学生体会到了汉字发展的趣味,寻找到研究汉字义项的方法。
四、教出字的书写文化
(一)学习汉字书写的规律
中国的文字无非是两种字:独体字和合体字。写好这两种字,需要给予方法的指导,规律的引领。
1.写好独体字:关键笔画写到位
如一年级《识字6》中的三个独体字“丁、斗、女”,让学生观察这三个字有个共同的笔画——长横。
(1)观察长横的方向。
长横关系到一个字的端正平稳,请学生回忆长横的写法:起笔稍顿,行笔轻快,收笔再顿一顿,方向左低右高,注意倾斜不要太高。
(2)观察长横的位置、长短。
再观察这三横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如何。学生发现:丁,长横在横中线上方起笔,比较平稳,略短。斗,长横在横中线下方起笔,略微倾斜,较长。女,长横在横中线上,最长。
至此,独体字写字要领在学生的观察发现与教师的示范讲解中,清晰明朗,关键笔画长横的指导扎实、有效。同时,学生也明白了两个字即使看起来一模一样,写法也绝不一样。所谓相同笔画有变化。
2.写好合体字:结构穿插又避让
如《识字6》中的“奶”字。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