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工科院校系统设置人文社科课程之必要与可能

时间:2016-02-19 12:13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蒋冬梅 点击次数:

  近几年来,为提高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创新能力,各工科院校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开展了一系列的有关活动,但现状却不令人乐观。足见积重难返,须从根本处着手,难点突破,问题才能解决。

  我们认为,目前在总的课程体系中系统设置人文社科类课程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此,本文将系统论述统筹设置人文社科课程的必要性,并结合“两课”改革,阐明其可行性。

  一、工科院校系统设置人文社科课程十分必要

  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各级各类教育必须遵循的铁的规律。目前,我国工科院校的原有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因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和激剧变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学理论的发现。同时,工程的复杂性也日益增加,系统和背景(企业的组织,顾客的愿望,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因素等)的作用十分突出。科技发展的这种趋势,要求高等学校培养的工程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综合全面的素质和开拓创新的能力。然而缺乏创新能力可以说正是我国科技界目前存在的问题。因此,为了科技的发展,为了生产力的发展,面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必须改革,改变原有的重专业、轻基础,重科技、轻人文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养成时代所需要的应变、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剧烈的竞争牵动着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竞争的压力,利益的驱动,不仅导致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危机,而且使心灵扭曲、道德沦丧成为重大社会问题。人们猛然发现,“人不见了”。人类孜孜以求的仅是“何以为生”的知识和本领,忘却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这类问题在我国也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并有一时难以逆转之势。造成这种局面,高等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当代教育“最基本的缺失就在于它放弃了`为何而生’的教育”,“把一切教育的无限目的都化解为谋取生存适应的有限目的”,为此,“一切`何以为生’的知识与本领之发挥也就会陷于盲目而难于符合人性之根本”。诚如爱因斯坦所言,教育务使学生获得对美和道德的鲜明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象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象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因此,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了社会的进步,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工科教育的改革必须树立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的观念,着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以养成学生的健全人格。

  其实,正如一位工科高校领导所说,“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方向,大家的认识是相当一致的。”即:基础实,知识博,能力强,素质高,口径宽,适应性好。这就要求改革原有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使人文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素质和技术素质的培养协同发展。因为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得以实现的关键。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为课程结构所决定。所以若要着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就需要系统地设置人文社科课程,尤其是人文社科类的基础(核心)课程要精心设计,统一设置,在此基础上,各院校根据自己的特色与实际,再或多或少地开设相关的人文选修课。现在问题是并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使正确的认识化为实际行动。

  到目前为止,各工科院校大都未根本触动原有课程体系,仅停留于开设人文知识讲座,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增加一些人文社科方面的内容,或者再开设一些人文社科类选修课(一般为任选)。只有个别学校开设了大学语文(或应用写作)、管理工程等一、二门必修课,或开设若干限选课。似乎这样就足以解决问题了,学生的人文素质、综合素质就可望提高到应有的水平了。这种情况表明,人们把问题简单化了,解决问题的根本与关键似乎还没有找到。培养人文素质并不比培养科技素质更为容易。开设任选课、人文讲座,搞一些涉及人文社科知识的校园活动,无疑是必要的,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活跃气氛,形成氛围,也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但这些仅是辅助性的手段,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还必须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基础性的人文社科课程,只有长时间地经过人文知识的浸润和洗礼,能力才会提高,心灵才得到滋养,人格才能升华。

  我们必须看到,就目前而言,人文素质教育的难度非常大。除系统学习人文学科本身的难度之外,还有整个社会(包括社会环境、家庭、学校的部分教师及领导、学生本人)观念上的偏见。众所周知,由于学习苏联模式,按岗位设专业,而专业细化的结果自然就是文理隔绝,理工分家。再加上历史的、政治的原因,人文学科因其实用性、功利性不强,而价值性突出,便长期受到压抑。理工科学生既没有学习文科课程的动机,也没有学习文科课程的机会,久而久之,他们片面的知识结构便形成并巩固了,人文社科类知识就难于为既成的知识框架接收与容纳了。这样,他们对人文学科不仅陌生了,而且淡漠了,不感兴趣了。

  事实上,一些工科院校近些年来开设了较多的人文知识讲座及人文社科类选修课,可效果怎样呢?

  凭心而论,是令人失望的,且不说学生人文素质状况没有明显的改善,就是学生对人文社会学科的偏见也未稍微改变。学生是否去听某场讲座,是否去选修某门人文课程,一般地,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本人对该讲座或该学科与自己眼前的利害、实用关系的认识。无论是开讲座或选修课,不少教师都得考虑如何在题目和内容上迎合学生的趣味,考虑学生当前的功利性与实用性,这就使我们开设的讲座或人文学科沦为学生的时髦装饰、文化快餐、文化小吃。通过这种途径,带着这种心理,学生获得的人文知识支离破碎、零散、片面,既不成系统,更说不上合理的结构。人文素质何以养成?美国大学课程曾经暴露出这种现象:“课程已经被市场哲学所统治;它变成了一个超级市场,学生是学问的购买者,而教授则是知识的销售者。时尚与流行,时髦与成功的要求进入到智慧与经验应该盛行的地方。”我们既有此迹象,切当引以为戒,审慎从事。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995089042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995089042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9-9508-9042
微信号咨询:
15995089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