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5-08-11 09:50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华卓 点击次数:
摘 要:诗歌是高雅艺术,应该让诗歌走进生活。抚顺的诗歌爱好者们说:“朗诵诗歌,就如同走进星级酒店,我们品味的是大餐,吃大餐的时候从气质到仪表,从服饰到风度都要展现一种教养”。喜欢诗歌的听众说:“诗歌离我们很近,很亲切,你融入了,热爱了,有什么可远的,说白了,诗歌的语言就是不直接说,文学着说,含蓄着说,优美着说,朦胧着说,凝炼着说…”他们是诗歌的传播者,是他们让诗歌的生命更鲜活、更美丽、更阳光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关键词:诗歌创作;朗诵
在大多城市的群众文化团队中,均以音乐舞蹈为主,因为它在群众文化中更普及更容易掌握和接受。在抚顺市群众文化的长期实践中,诗歌朗诵活动却相当活跃,多年的积累,形成了极具规模和水准的队伍,让本距老百姓很远的诗歌艺术展开了翅膀,飞进了人们的心里和生活,使之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一、品味诗歌,群众尝到了文化大餐
抚顺是清王朝的发祥地方,是雷锋的第二故乡,煤、油、电、钢、铝等工业门类齐全,大团队的职工队伍格局,形成了自豪、律己、大气的性格特征。煤都之夜啊,安详而又不平静;煤都之夜色呢?黑里透红…诗人郭小川的诗作《两都颂》中的《煤都颂》写的就是抚顺;五十年过去,抚顺已不是“黑里透红”了,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抚顺由黑变绿,靓丽转身,也许是一个轮回,千万年的森林倒下,变成了默默无语的太阳石;今天的抚顺人植树、养树、护树,满目葱郁苍翠。诗人贺敬之的长诗《雷锋之歌》,更是让抚顺的230万人民自豪无比,朗朗上口的豪迈诗句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有人说,诗歌是高雅艺术,但抚顺的诗歌爱好者们说:“朗诵诗歌,就如同走进星级酒店,我们品味的是大餐,吃大餐的时候从气质到仪表,从服饰到风度都要展现一种教养”。喜欢诗歌的听众说:“诗歌离我们很近,很亲切,你融入了,热爱了,有什么可远的,说白了,诗歌的语言就是不直接说,文学着说,含蓄着说,优美着说,朦胧着说,凝炼着说…”他们是诗歌的有效的传播者,营造出了一座城市别样的文化氛围,让诗歌的生命更鲜活、更美丽、更阳光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如果每个城市都有如此众多的诗歌传播者,诗歌没有理由不繁荣。
二、在朗诵中培养一种精神
朗诵队伍涵盖了抚顺的四区三县,有工人、农民、军人、警察、学生、机关干部、自由职业者等,他们自由结合、相互交流、传递信息。很多人把喜欢的诗歌剪辑成册,为诗歌作背景音乐的U盘常带在身边,他们不喜欢使用大塑料本,认为那样做不认真、不投入,不能把诗歌的情感传达到极致,那样做会产生惰性。他们喜欢把诗歌作品背诵下来,反复排练,让受众的思绪随着诗歌飞翔,感染了大家也培养了自己,培养了一种认真负责的精神,培养了一种诗一样优美的品质。大家最喜欢央视的“新春诗会”,那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可惜一年只有一次,他们盼望能登上那样的舞台,朗诵自己喜欢的诗歌。
抚顺市群众艺术馆曾把诗的舞台搭在市中心的繁华商业区,把数百个诗歌题目像谜语的谜面一样写在彩条上,沿街悬挂,让爱好诗歌朗诵的路人选题之后走上台来,即兴朗诵,活动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想上台者络绎不绝,朗诵者深情投入,路上驻足倾听,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那一天应该是这座城市诗的节日。“创作与朗诵共进,青春与诗歌同飞”—一位大学生的留言,表达了他的热爱和感慨。
三、让诗歌走进生活
在抚顺市每年的婚庆博览会上,有一个主题会场就是“抚顺市诗歌朗诵大赛”,活动的音、光、画都非常精美,进入决赛的选手均是通过预赛、复赛而进入决赛的,听众大多是那些即将步入新婚的准新人们及他们的父母。很多新郎新娘在典礼上用朗诵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心声,由抚顺本土诗人创作的一首《只要你允许我对你好》被很多新郎新娘朗诵,如泣如诉,感人至深。此刻,诗歌真的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能为老百姓服务了,这也是诗歌的光荣。抚顺市组团参加辽宁省艺术节群众文化专场的时候,组织者选了这首在群众中影响广泛的诗歌参加比赛,并一举夺得了艺术节的金奖。这一点也充分体现了重视创作的原点,一切以群众出发,发挥自身优势,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群众文化工作特征。
在抚顺的酒店就餐的时候,经常能听到朗诵诗歌的声音,而且被一阵阵掌声所打断,这是酷爱诗歌的人在朋友中间的一种表达。在生日宴会上,在开业庆典上,在企业年会上,均能听到认真的、深情的、精彩的诗歌朗诵,令人真切的感受到老百姓对诗歌的热爱、尊重和理解,在他们中间有丰润的土壤。朗诵者的表述成为声情并茂的口头报刊,在接受诗歌的熏陶和洗礼的同时,也产生了找一首诗朗诵的冲动。我们崇尚简单的生活,诗歌朗诵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最前线,最简单的(听众也认为最高雅)的文化活动方式。老百姓从未忘记过诗歌,每天都在找优秀的诗歌,在愉悦中得到熏陶。
四、创造机会与提供舞台
抚顺举办过两届“雷锋杯全国诗歌大赛”,但两届之间相隔了整整二十年(1992—2002),这二十年也经历了低迷、彷徨,同时也是探索、积累、思考的二十年。两届大赛都是与《诗刊》社共同主办的,这成为抚顺文化活动中的一件大事,大赛之后举办的获奖作品朗诵会所呈现的作品质量、朗诵水平、社会反响、百姓关注度均有了明显的提高。一个三线城市能与中央的专业刊物共同主办一次全国性的大赛,是与这个城市的创作朗诵队伍的建设、百姓的喜爱程度、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分不开的。
既朗诵家喻户晓的名篇,也朗诵作者尚未发表的作品,因为刊物阵地少,很多作品极少有发表的机会,那么朗诵会成了发表诗作的一个载体,通过朗诵者的二度创作及媒体的宣传,就激发了作者的创作动力,同时,朗诵者也获得了上台表演的机会你,所以说,抚顺的三月诗会、五月诗会、十月诗会具备了促进创作、传播诗歌的功能。
在文化演出广场的舞台上组织一台诗歌朗诵专场,抚顺的这种尝试也是成功的。实践证明老百姓是能接受诗歌和诗歌朗诵的,所以在实践和推广的时候要有足够的信心,试想又有多少电影和戏剧观众平时喜欢读剧本呢?只有努力的呈现了,大众才跟着你哭跟着你乐,否则他到哪里去找剧本呢?朗诵爱好者们还把自己喜欢的诗歌贴到网上,传给喜欢诗歌的朋友们,很多人还把精彩的诗句当做生活和工作中的座右铭。
抚顺市与吉林市曾联合举办双城诗歌朗诵友谊赛,即增进了友谊又学习到了对方的长处,千余人的剧院里座无虚席,漫天大雪的时节里,场内涌动着诗的暖流,不冻的松花江水荡漾着诗的挚爱,雾霜的奇景如诗一样凝冻。抚顺市的诗词协会创办的刊物《抚顺诗词》,几位创办人却是理工科大学的中年教授,如期活动,授课座谈,很多会员来自百余公里之外的乡镇,在长吁短叹的饮唱中,在与现代生活的撞中,让这种城市的文化传播又多了一条值得骄傲的渠道。
《抚顺晚报》副刊曾开辟了一个专栏《朗诵诗坛》,选了三十五首适合朗诵的著名诗篇,每期一首,均请专家讲解诗歌并指导在朗诵中的要点,很多人认真收藏,如获至宝,出现了一个办公室通过复印人手一份的场面。想着老百姓所需,与民同歌,与民共舞是群众文化工作的要点,文化惠民,艺术为众是群众文化工作的目标,把诗歌艺术放在一个没有门坎的广场,让老百姓信步而来,放声朗诵是一项可行、可持续、可推广的群众文化工作,无需演出服装、无需道具就能让这只群众文化团队在学习中娱乐,在朗诵中传播,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背景下,大众的艺术能力的提高,艺术在最广大的群众中普及才是最基础的所在。
阅读诗歌当然是一种优美,朗诵诗歌当然是一种豪迈,聆听诗歌必然是一种幸福。诗歌,特别是优秀的诗歌真的应该越出纸面,通过朗诵向更多的民众,给他带来震撼和启迪。
朗诵,是诗歌的翅膀,让诗歌展开翅膀,飞翔!
参考文献:
[1]郭小川.郭小川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