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鉴别 论文检测 免费论文 特惠期刊 学术答疑 发表流程

哲学在中国思想中重新开始的可能性(中)(4)

时间:2016-03-31 10:42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丁耘 点击次数:


  那么,标志着亚里士多德哲学最基本特征的“动力因与目的因之合确实来自“实践经验”吗?事情当然不会如此简单。亚里士多德不是简单地诉诸“实践”,而是更重视“实践”本身的条件。对实践条件的分析,与对自然运动和理论沉思的分析殊途同归地揭示了“动力因与目的因之合一”。换言之,既非单纯的技艺,亦非单纯的实践,而是实践、自然与理论所共有的原因状况才是亚里士多德目的论的真正精髓。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用其哲学史预先概括表述的东西——心(努斯)与善的关系。他强调说,心就是动力因,善就是目的因。善又不离其他形式而在,而非超然于其他理念一形式之上的终极。这样就把三重原因的思考,与他先前的重要哲人联系起来了。实践、自然与理论沉思的最终的原因分析,都是以心与善的关系为哲学一历史的引导的。
  阿那克萨哥拉提出了“心”(努斯),但却仅将之理解为动力因。苏格拉底一一柏拉图看到,单纯的努斯只能解释宇宙产生,却无法解释宇宙为何如这般存在,并且,无法解释宇宙的秩序及其善好。由此,他们把讨论推进到,努斯必须按照善来决定选择什么秩序安排宇宙。为弥补动力因的不足,柏拉图提出了目的因(善)和形式因(理念)以解决宇宙秩序的起源。但动因虽是为了善好、按照理念行事,三重原因却是有分别的。善与理及心可以分离,且超越于后两者之上。柏拉图的神只是一个动力因,善高于它。没有理念,神亦无法成事。柏拉图的创世论,四因具足而彼此分离,完全符合“制作技艺”的特点。亚里士多德则不然。其宇宙一本体一神论的最后模式固然也是宇宙因神而动,但亚里士多德的神不是单独的动力因,而是目的、动力、形式三因合一。
  三因合一的论证,在实质上就是宇宙一本体一神论不同论证道路的殊途同归。《物理学》与《形而上学》的旨归一致,无非一个从动因、另一个从目的因以及形式因揭示而已。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从动因出发,将自然描述为“自己治愈自己的医生”而在《形而上学》中,他则从目的因出发宣布,“其实健康自己才是医生”
  但是,这个宇宙一本体一神论的归宿,最后赅摄三因的第一本体是经过亚里士多德拓展的“努斯”概念。阿那克萨哥拉那里的努斯只是单纯的动力因,以至于苏格拉底必须为它补上“善”这个目的因。亚里士多德既将动力因与目的因合一,则称之为善或心,都无不可。但心这个名词,在亚里士多德之前的哲学史上已经出现了其动词形态——“思想”或“心思”已为亚里士多德准备好了讨论心的“存有与活动”的概念基础。因此,他主要用“心”及其动词化(“思”)支撑起《形而上学》里最崇高的那些段落。“心思本身是关于那至善,至高无上者关于那至高无上者……心触及所思、把握所思,心与所思相同。凡能受致所思与本体的,才是心。当心秉有所思时,它才是实现活动,故与其说心容受神性,不如说心秉有神性。所以理观是至乐至善……并且生命也是属于神的。生命是心之实现活动,而神就是一种实现活动,神的实现活动自在地是至善的与永恒的生命。因之,我们说神就是一个至善而永生的存在者,以致生命、连续不已之永恒均归属于神。这就是神。”“因此如以心为至善,心就只能思神圣的自身,则这种思就是思思之思。”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联系方式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863358778
  • 论文投稿客服QQ: 论文投稿2316118108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

热门排行

 
QQ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5380085870
微信号咨询:
lunwenbuluo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