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城市反哺农业、农村的路径研究--长三角地区实践的理论思考(3)
时间:2016-01-12 11:45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洪银兴 点击次数:
工业化水平不同地区的哺育与反哺的不对称程度有明显的差距。工业和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具有了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其发展要素并不都要从农业和农村获得。工业化和城市化也有中心和外围的关系。距离工业中心近的地区,乡镇企业能就近得到城市工业的辐射,如上海周围的长三角地区的乡镇企业发展要素可以就近从城市工业中心取得,因此这里的乡镇企业对农业要素的吸纳不是很严重。而在距工业中心远的地区,得不到市场和要素的辐射,其发展要素就得靠对农业要素吸纳。于是形成一种反差:在离工业中心近的地区,乡镇企业对农业发展的负效应小,而在远离工业中心的地区,乡镇企业发展对农业发展的负效应更大。
人们往往认为农业向工业转移的是剩余劳动力,其实不然,农业中存在剩余劳动力不等于存在剩余人才或者说剩余的人力资本。农业中的人才、人力资本没有剩余,恰恰是最缺乏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往往吸纳的是农业中严重缺乏的人力资本。有文化的、有能力的、强壮的劳动力首先流出,留下来的是文化低的、能力弱的、身体差的。建立在这种人力结构基础上的农业只能是弱势的。
显然,农业成为弱质产业,农民成为弱势群体,农村成为落后地区,其原因既有农业和农村原有发展基础薄弱问题,也有哺育和反哺严重不对称导致的农业和农村生产要素的严重流失问题。哺育和反哺不对称加大的结果会使农业和农村对工业和城市的贡献能力下降乃至丧失。众所周知,农业是工业的基础,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这里集中了全国70%的人口是工业品的广阔市场。而在农村如果集中着的是低收入群体何来广阔的工业品需求市场,至多是传统工业品市场,而对代表产业升级方向的电子信息产品、生命科学产品、汽车以及现代服务业产品的市场需求能力很弱,农业的基础作用就体现不出来,也就谈不上对工业的贡献了。
面对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有一种观点认为,可以等到工业和城市现代化后再来解决农业和农村问题。这实际上是不允许的。拉美的教训作出了回答。以巴西为例,2002年人均GDP突破了3000美元,城市人口比例达到82%,应该说达到了我们所说的全面小康的标准,但在其1.7亿的总人口中,约有33%生活在国际公认的贫困线以下。贫困者主要是农民(参见陈锡文,2003)。这么多贫困人口的存在使得巴西政府不得不回过头来重新解决贫困问题特别是农民问题。这个教训提示我们不能等到贫富严重分化后再来解决三农问题。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扭转,不仅会使农业和农村的状况进一步恶化,还会因其丧失对工业和城市的哺育能力而严重制约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客观的现实提出了加大工业和城市反哺农业和农村的力度,改变哺育和反哺不对称现状的紧迫要求。
三、工业化进入中后期阶段后对农业和农村的全面反哺
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水平的苏南和其他长三角地区,工业化进入了中后期阶段。从其对农业和农村的反哺程度看,可以说这里已经进入工业和城市对农业和农村全面反哺的阶段,也就是进入了刘易斯‘转折点”。
进入“转折点”后进一步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就必须在农业和农村得到根本性改造的基础上进行。其对农业和农村的反哺已不限于在“转折点”到来以前的“滴落”,而是全面反哺,是自觉的足够的不是等价交换意义上的支持。过去工业通过不等价交换从农业获取了更多的收入,现在反哺给农业的收入就应该超出等价交换给农业的收入。不仅如此,改变农业和农村的落后状态最为重要的是获得改造传统农业的生产要素。因此,反哺农业需要由反哺收入为主转向反哺要素为主,特别是先进生产要素。
但是,实践证明,阻碍先进生产要素进入农业的根本原因是农业收入不高,投入农业的资本报酬低于平均利润率。因此,反哺农业和农村首先需要从反哺收入入手,只有在农业预期收入提高时,才有能力吸引要素进入。虽然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但在全国范围内,其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是明显高于全国水平的。其原因是这种状况的主要说明因素是江苏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苏南地区首先进入全面反哺农业和农村的阶段。在这里农民得到的反哺收入更多,因而其获得的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要素反哺也较大。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