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校新建的文化再构与多维反思(3)
时间:2014-03-20 11:41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张晓东 点击次数:
五、强与弱:慎重的群体行为
“我们是文化的生产者。但我们也是文化的创造物。”[6]这样一种辩证关系揭示了文化的两面性,学校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师生生存力量,既有其柔弱的表现,也有其强力的展示。
一方面,学校文化的纤弱表现在它必须得到师生群体的认同。学校文化建设如果没有师生的文化认同,师生就无法真正介入到文化建设中去,这样形成的学校文化是苍白而无力的,是没有任何根基的,因为“人的文化活动还是人本身的自我成长活动”,[7]把师生的成长从其中抽去,还能剩下来什么呢?所以,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应该是全体师生甚至是家长与社会共同参与的过程,让他们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人,这样建设出来的文化才能具有坚实的支撑基础,而不是少数人的文化构想成为全体师生的文化追求,那样的学校文化把师生当作旁观者,必然也得不到他们的承认,想要追求的学校文化也就不存在了。
另一方面,学校文化的强力表现在它可以塑造人。“从我们关于前人类和人类社会的智力发展的知识来看,人的这种可塑性是人类得以发端和维持的土壤。”[8]正是这种可塑性使得文化一旦形成,就成为“限制个人行为变异的一个主要因素。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埃米尔·杜尔干强调说:“文化是我们身外的东西——它存在于个体之外,而又对个人施加着强大的强制的力量,这是因为我们通常总是与文化所要求的行为和思想模式保持一致。然而,当我们真的试图反抗文化强制时,它的力量就会明显体现出来了。”[9]这种强制性要求学校文化建设一定要非常谨慎,因为,不同价值取向的学校文化对人产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可以是正能量,也可以是反作用,师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其左右,而且这种控制对师生的影响更持久深刻。■
【参考文献】
[1][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288.
[2][美]塞缪尔·亨廷顿,劳伦斯·哈里森.文化的重要作用: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类进步[M].程克雄,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3.
[3]刘正伟,黄君艳.规范与个性:学校文化建设的问题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0(10).
[4]唐汉卫.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兼论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2(15—16).
[5][荷]C.A.冯·皮尔森.文化战略[M].刘利圭,蒋国田,李维善,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2.
[6][德]蓝德曼.哲学人类学[M].彭富春译.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7.
[7]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0.
[8][美]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张燕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13.
[9][美]C·恩伯,M·恩伯.文化的变异:现代文化人类学通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47.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