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矛盾由来已久,尽管课标层面明确强调二者的统一,但是教学实施层面的矛盾仍然没有得到解决。近来,回归语文本体的呼声越来越高,有人把语文课程的本体狭隘地界定为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本文从语文课程、教材、教学三个层面探究语文课程之本体性。尤其在教学层面,提出了语文教学的三种价值取向——认知取向、审美取向、技能取向,力图为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在教学层面的整合探寻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语文课程本体性语言运用精神成长
一、语文课程之本体:语言运用与精神成长之统一
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矛盾由来已久。新一轮语文课改因强化语文人文性,而使一些语文课矫枉过正,上成了历史课、思想品德课,弱化了对学生言语能力的培养,致使当下一些学者呼吁回归语文课程的本位,回归语言本身的学习。与此同时,又把言语能力之外的人文素养提升当作语文课程的“非本体”[1],即不是语言课程分内的事,只是顺带完成的目标。
何为本体?简而言之,即一事物何以成为该事物的本质属性。何为语文本体?就是使“语文”成为“语文”之本质特征,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既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也要“吸纳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素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2]。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与促进精神成长,都是语文课程的“本体性”内容,都应该成为语文教学分内的事,二者不能偏废。
建国以来,很长一段时间,把语文学科定位为工具学科,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其结果是语文课成为了没有灵魂的工具课、技能课,从而丧失了语文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基本功能,丧失了语文课程对学生情感的熏陶、生命意义的开启、价值观的引导等作用,被国人痛斥为“误尽苍生是语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语文课程标准才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要求,把二者定位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语言学习,准确地说是母语的学习,而母语不仅仅只用于日常生活的交流与沟通,母语还承载着本民族的文化精神、生存方式、民族情感与人生价值观。因此,对母语的学习便不只是学习语言的表达技能、语言的交流艺术,虽然这些很重要。同时,母语的学习也是在理解一种文化,一种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本源文化,这种理解不是一种浅表的语文知识的掌握,这是很外在的东西,它更是与民族文化的相知与相融,是把语言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使学生在母语的学习中获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热爱,并在这种认同中获得一种生命的归宿感,这才是语文学习的本质。让学生通过母语学习获得一种文化的归宿感,从而提升其人生的幸福感,提高其生命质量,教育的最终目的便在于此。可见,语文课程学习的终极目标不在于语言技能的掌握,而在于精神的成长。如果要说语文教育的本体,这才应该是母语教育的本体,自然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本体性内容。
二、语文教材之功能:实用与文化功能的结合
教材是教学的材料,课文作为文选型教材的主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材料,而不是语文教学的内容。因此,教语文不是教课文,而是用课文教。可是用课文教什么呢?
根据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语文教材也应该是实用功能与文化功能相结合。语文教材的实用功能主要是指语文教材所担负的语言技能训练、语文知识获取的功能与作用,其目的在于对语言能力的培养,以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语文教材的文化功能主要指语文教材承担的提升文化素养,促进其精神成长的功能,以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因此我们既可以用课文来教学生的言语技能,教学生语文知识,也可以把课文当作文化读本来教,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影响一篇课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有几个方面的因素。
1.课标因素
语文课标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语文课标对不同学段的语文教学有不同的学习要求。因此,同样一篇课文放在不同的学段教学,其教学的重难点是有所不同的。以优秀古诗词为例,小学中低段,它的教学重点应该是识字、写字与准确朗读;小学高段,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诗歌的情感体验应成为教学的重点。而在初高中,审美鉴赏则是其教学重点。
2.教材因素
每一套教材都是一个体系,它是教科书编者根据课程标准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编制而成的,力图让学习者通过一套教材的学习,在语言各方面得到系统的训练,以达成课标所确定的课程目标。而每一篇课文都存在于一个教材体系中。因此,要教什么,教材是有所规定与限制的,不是老师随意而为的。教材的助读系统、作业系统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提供了支撑。
3.文本因素
课文的文本特点,也会影响教学内容的确定。比如文体特征,诗歌与记叙文的教学内容应该有所不同。叙事性文本、抒情性文本与说明介绍类文本所教内容也应该有所不同。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