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1-02 16:20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马丁 点击次数:
2.长远性
从语义上分析,计划、规划和战略规划三个概念,既有相同也有不同。除了计划比较详实具体、规划比较总体全面以外,它们的重要不同体现在时间界限上。计划的适用时限比较短暂,有周计划、月计划、年计划等。常见的有3年规划、5年规划、10年规划、远景规划等等。战略规划在本质上属于长期规划、远景规划。只不过“战略”这个修饰语增加了规划的谋略成分。到底战略规划面向未来多少年?没有明确的答案。“澳大利亚大学的战略规划有两类:一类是10-20年的长期规划;另一类是常规性的5年战略规划。”[3]国内大多数高校的10年或者5年规划,通称为战略规划。编制高校发展战略规划,不但要分析30年来高校的发展情况,而且还要预见未来20年内的发展趋势,前后长达50年。学校发展战略规划性的长远性还表现在,一个规划期限结束时,另一个战略规划虽有增删,但基本思想赓续,基本方向不会改变。
3.谋略性
“战略规划”还是规划,但它不是纯粹的规划了,它沾染了许多“战略”的气质。“规划”是脚踏实地,“战略”是仰望星空。“战略”的气质是一种谋略,一种创意,一种思想,甚至是一种艺术,总之是一种偏重于精神性的、形而上学的东西。如果把“战略规划”做得过实,就是规划了;如果过虚,就是抒情和幻想了。战略规划是脚踏实地和仰望星空两者的结合,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灯塔。具体而言,战略规划的谋略性表现在前瞻意识、预见能力和创意设计等方面。中国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见性是战略谋划的前提,是决策的基础。一所高校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规划,要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正确判断、科学预测学校外部和内部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发展的诸种因素,科学预见学校未来的种种挑战;预言学校未来的发展目标及方向;预测未来发展的样式、进程、结果,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对策。这种预见性是战略规划的重要价值所在。
4.全局性
从本义上讲,对战争的长远考虑和整体策略才能称之为战略,如果考虑的是部分或者个案,就有可能是战术。具体到发展战略规划,对学校全局的发展走向的思考和谋划,对未来若干年里走向何方的整体性思考是战略问题。战略规划的全局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表现在空间上。制定战略规划,要把眼光投向更广阔的空间,如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区域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不仅如此,还要把功能不同的校内各部门、各组织纳入整体考虑之中。二是表现在时间上。要把战略思考以及成果贯穿在战略规划制定与实施的各个阶段和全过程。鉴于此,战略规划的制定要把注意力放在关照全局上面,胸怀全局,通观全局,把握全局,处理好全局中的各种关系。
二、作为过程的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特征
毫无疑问,高校发展战略规划是分析过去谋划未来的行动过程。具体而言,其中有两个含义,一是学校从酝酿到文本形成,编制发展战略规划是一个过程;一是从文本颁布到效果反馈,高校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和完成也是一个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计划的制定比计划本身更重要。”[4]要精准把握高校发展战略规划过程,实现学校发展,首先要了解战略规划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体现的鲜明特征。
1.公开性
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事关学校未来发展,是全体大学人生活中的大事。战略规划从来不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性计划。大学应该公开征求教师、管理人员、学生、校友的意见,咨询政策制定者和校外专家的意见。唯有如此,发展战略规划才能凝聚共识,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的行动纲领。公开性主要表现在信息公开、过程公开。通过学校网站、报纸、会议和文件等途径,将发展战略规划制定的计划、进程以及文字资料全面周知公众,引起教职员工注意,吸引更多的人贡献意见。国内大学网站,鲜有关于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和实施的栏目信息。一般的教师员工,根本不知道学校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发展战略规划只是少数人的创意杰作,是一个归档待查的文本。
2.广泛性
广泛性指的是高校的战略规划制定要让更多的人参与。当广大教职员工认识到战略规划将给他们带来改变,他们会更容易达成愿景,参与积极性更高。大学战略发展理念在大学人中传播得越广泛,越容易营造新的大学文化氛围,从而激发大学成员的创造力和责任感。在广泛性比较充分的情况下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可谓群策群力,了解情况全面详实,分析态势准确无误,同时能够形成共识,规划实施阻力小。蔡克勇指出:“发展战略规划不能由学校少数领导加上几个参谋人员关在屋子里写出来,而要发动全校师生员工作深入的调查研究。”[5]目前国内许多大学,尤其是地方高校,制定战略规划的过程未能吸引到更多的教职员工参与,未能体现广泛性。“在大学战略管理的活动中,如果连与学生接触最密切、创造价值关键流程的教师员工都不了解大学战略,那么大学战略管理的活动肯定是失败的。”[6]
3.协调性
作为动词的协调,其含义是正确处理组织内外各种关系,为组织正常运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协调的结果是组织内和谐一致,配合得当。大学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组织,而发展战略规划是最重要的组织目标。大学和大学发展战略的本质决定了在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过程中要有高度的协调性。即在整个过程中,个体、组织及专门机构在各方面协调配合,紧密衔接。“上下互动、左右协调是规划达成统一的思想和目标的重要途径。”[7]具体而言,发展战略规划的协调性表现在:大学校长明确的办学理念和强有力的领导;成立专门的机构加强协调;通过沟通,协调和整合教师,职工、学生、社区,管理者和领导者的意见,最后达成最大公约数。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