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8-11 14:10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刘霞 点击次数:
摘要:实验教学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而现实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在金融实验教学中存在着“四重四轻”的问题亟待重视和解决:课程安排重理论课轻实验课、教学方式重传统方式轻现代方式、激励考核机制重科研轻教学和实验室建设重硬件轻软件。为适应当前社会对复合型、国际化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高校应从思想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激励机制和软件配套设施四个方面着力进行改革,推动实验教学的大力应用和创新发展。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方式;激励机制;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8-0063-03
一、实验教学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金融学作为一门应用经济学,其应用性伴随着金融业的发展更加凸显,学科的应用性质更决定了其实践性。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都需要具备专业技术性与操作性技能的人才。传统的金融学教学内容方面主要着重金融理论的讲授,要求学生掌握货币金融相关理论知识。教学目标方面,虽然提出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但是,有关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讲授很少。进而,其培养的人才就是单一的知识型人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跨越国界的金融业务日益增多,金融业务之间的界线越发模糊,金融风险累积和传导机制更加多渠道化,对金融从业人员的理论要求和业务操作、风险防控能力日益提高。那种只懂理论不懂操作的金融从业人员日渐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同时,社会不会给理论型毕业生太多的时间来磨练、成长和适应,社会需要的是既懂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操作能力,既懂中国国情,又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这就为高校培养金融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也向高校提出了一个重大教学改革课题。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单纯依靠课堂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各个高校必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金融实验教学正是连接金融理论与金融实务操作能力的桥梁,而金融实验室是进行实务操作的场所和平台,实验型老师是掌控这个平台的舵手。
二、实验教学在高校金融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00年6月,教育部强调“经济管理实验室和其他文科实验室的建设应该得到重视和加强,尽快改变中国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和其他文科专业实验教学相对落后的局面”。从此以后,金融实验室教学改革在各个高校火热展开,实验教学在金融学教学中的比重不断攀升。但由于激励考核机制不完善、高校发展理念滞后等,金融实验教学中还存在着“四重四轻”的问题亟待重视和解决。
(一)课程安排重理论课轻实验课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设置依然是理论课占主体,实验课程开设很少甚至不开设,学生仍然是单一的被动式听课,主动性、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得不到较好的锻炼和提高。如《中央银行学》在很多高校只开设了理论课,学生对于中央银行的业务没有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只能“空对空”地了解一些与业务有关的规定以及程序。尤其是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业务,教师只能告诉学生中央银行是支付清算的权威机构和主体,作为参与支付清算的一员参与清算过程,提高资金运转效率,缩短资金在途时间,同时中央银行也能够掌握更多的资金运行信息,有助于宏观调控。但是,中央银行具体是如何参与支付清算的,同城清算、异地清算以及跨国清算中大额支付清算中心是如何运行的,连教师本人都不很清楚,只能做简单的介绍。有些课程虽然开设了实务课,但是理论课和实务课的开设学期相距甚远,当学生上机模拟时很多理论知识已经都不记得了。
(二)教学方式重传统方式轻现代方式
目前,国内主流的实验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利用模拟教学软件让学生在商务实验室进行模拟训练。很多高校都购买了银行模拟交易软件、证券模拟交易软件和外汇模拟交易软件,在某一学期开设证券投资课或银行经营管理的实务课程,这是当前大多数高校普遍采用的模式。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是上课流于形式,老师忙着浏览网页、炒股,学生忙着玩游戏、聊QQ,大家忙得不亦乐乎,一学期每周两节课的实验课就这样浑浑噩噩地浪费了。二是现代化的实验教学方式,建立诸如仿真银行、仿真证券公司的有形实验室。通过让学生扮演银行和证券公司的不同角色,使学生真正操作银行和证券类业务,并写出操作报告。这种方式能够给学生提供全真模拟市场环境,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地演练转化为实践技能,真正达到提高动手能力、学以致用的目的。但是,较之传统方式建立一个机房即可而言,有形实验室对硬件设施的要求很高,需要建立足够大的实验室以及高端软件设施,对于高校来讲成本巨大。有鉴于此,现代化的实验教学方式在高校中并不多见。
(三)激励考核机制重科研轻教学
全国大学综合排名的依据大多是学校规模和科研成果,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高校的排名,进一步影响高校的生源和领导的考核,进而导致高校对科研成果高度重视,而忽视教学工作。大多数高校在年初都逐级向学院下发每年的科研考核指标和任务,要求年年有进步,岁岁有突破。各个学院再逐级向系教研室下达科研考核任务,并制定科研奖励办法鼓励教职工进行科研工作。科研奖励力度远远大于教学奖励力度。有数据表明,有些高校发表一篇A类论文奖励上万元,申请一个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或自然科学基金,学校和学院按照1∶1进行配套奖励。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教学奖的奖励力度远远低于科研奖励力度,而且有些学校规定没有国家级课题不予考虑高级职称的评定,无论是否有教学获奖。这种激励考核机制一方面确实提高了高校在职教师对于科研的动力和压力,使得近些年各个高校的科研成果硕果累累,同时评职称的条件也都提高一个档次,副教授的职称评定条件上升到教授的评定条件,教授的评定条件提高到二级或一级教授的水准,这固然不能称之为坏事。但是,另一方面,高校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备受打击,没有心思进行教学方面的研究和改革,老师们戏称教学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而科研是名利双收的事情。所以,高校教师上课应付,更不用说进行教学改革开展实验教学了。
(四)实验室建设重硬件轻软件
在开展实验教学的高校中,基本都是以传统的实验室模拟教学为主。实验室的硬件配套设施高端豪华。但是,学生反映教学效果并不好。老师在实验课上炒股,学生在课上玩游戏,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其原因一方面源于软件的不足,很多模拟软件都没有。如有关衍生工具套期保值的功能讲解,由于没有相关的软件和实验条件,很多老师通过表格的形式,把期货交易的交易时间、品种、收益表示出来,但是因为涉及到的数字很多,也涉及到不同的交割时间,学生往往越听越糊涂。如果在实验室,让学生自己操作一笔期货交易,很容易理解风险对冲的原理。模拟软件的来源有两种,自主开发和商业购买。自主开发对于非专业编程的金融学专业教师而言具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商业购买便成为绝大多数高校的普遍选择。而商业购买也存在理论与实践是否兼顾的问题,商业开发人员不懂金融理论,开发的软件使用不畅,甚至需要后期不断更新。另一方面是实验室老师缺乏。目前高校的人才引进机制主要还是针对理论修养的考评,要求是海归或985院校的博士,博士进入高校后一肩二任,既承担理论课程,又承担实验课程。新进入的博士和已有的教师90%是学院派,对于金融理论烂熟于心,但理论的实践应用是短板。在实验教学中,更多的授课停留在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软件的层次上,而非银行或证券公司真正的业务操作。高校缺乏那种既懂理论又会熟练实践操作的教师,真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推进高校金融学实验教学的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高校金融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该从思想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激励机制和软件配套设施四个方面着力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以实现培养复合型、国际化高层次人才的目标。
联系方式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