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
时间:2013-11-14 10:54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张建华 点击次数:
幸福感是人对于幸福的心理体验和情感,是人的生命主题和人生追求,也是衡量个体和特定群体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据中共中央《求是》杂志社的《小康》杂志和清华大学等媒体的《2011中国幸福感大调查》的一项资料表明,中国阳光下最令人羡慕职业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的幸福感,在六类群体中,排在第五位,是倒数第二,仅高于农民和农民工。而中小学教师可能还要更低。
一、中小学教师幸福感不高的表现
中小学教师是中国教师的主体,占教师总数一半以上,中小学教师幸福感的缺失,导致他们心理压力加大、职业倦怠,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尤其是新课程的实施和实行绩效工资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又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教学竞争更加激烈,他们的幸福指数有明显下降的趋势。
表1中小学教师幸福感调查统计
从统计数据来看,中小学教师的幸福感尽管有一定的差别,但总体上看幸福感不高还是明显的,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经济待遇低
经济待遇与工作付出的反差,导致工作消极。繁重的工作压力、超负荷的工作与低下的经济待遇导致教师没有成就感,表现为个体以消极、麻痹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和服务对象,被动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在教学中教师会失去工作热情和追求,没有明显的工作目标。他们把教学不再看成是一种责任,一种虽然辛苦但是一种快乐的工作,而是把上课、批改作业看成是负担和机械的流水程序。对工作不是主动去想办法做好,只是作消极的应付。如有些农村中小学教师,他们大多数的家庭在农村,家中有要照顾的父母和孩子,还有责任田要他们去劳作,还有大量的家务要他们去完成。在他们对生活和工作都没有幸福感的前提下,他们不可能去主动地追求工作的完美。尽管他们心里还有他们喜欢的学生,可家庭的负担,生活的压力,使得他们只能放弃自己原来的梦想,放弃职业的复杂劳动,去做现实上不能放弃的生活上必须完成的简单劳动。
2.教师没有成就感
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教师的成就感是教师幸福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成就感也就不会有幸福感,没有幸福感的教师对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就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效能感丧失,体会不到工作的成就感。工作的快乐来自于工作的成就和社会的评价,但社会对中小学教师的过高要求,导致中小学教师没有成就感。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中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后,有许多年级没有社会性的升学考试,他们多年的辛勤劳动并不能被社会认可。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教师是蜡烛,燃烧的是自己,照亮的是学生。教师的成就就是失去自我,失去自己的青春,但并没有自己应有的回报,工作起来就没有热情和动力。
3.心理压力过大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过大,很早就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据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有35%以上的教师感到心理压力非常大;有48.10%的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从调查结果来看,有83%以上的教师感到工作负担过重,有心理压力。其中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可能还要更大。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比率在20%左右。然而,据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14个地区的抽样检测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竟高达53%,已经远远高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更高于正常人群的心理障碍的比率。
中小学教师幸福感缺失主要表现在教育和教学上是工作没有激情、学习上失去追求、生活上单调无味、心理上压力过大、有沉重的心理负担、没有成就感等。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