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哲学如何面对认知科学的意识难题(中) (4)
时间:2016-03-15 11:06 文章来源:http://www.lunwenbuluo.com 作者:刘晓力 点击次数:
经典认知传统中承继的信息处理和图灵计算的观念完全排除了意识和意识的体验,使第一代认知科学理论以三大基本假设为基础:(1)认知状态是具有心理内容的计算一表征的计算关系;(2)认知过程是具有心理内容的]计算一表征的计算操作;(3)计算的结构和表征都是数字符号的。
因此,在认知主义的心智理论中,计算一表征就成了“阿基米德点”人类的认知以数字计算机的运行为摹本;认知过程就是抽象的符号式的心理表征;心智活动的方式就是符号操作;这些符号具有表征世界,或者表征以某种方式运行的世界的功能。显然,这种认知主义的假设隐含着关于心理世界和物理世界二元分立的三个哲学前提:(1)我们处在一个拥有独特性质的物理世界中;(2)通过内在地表征这些性质我们可以再现这个世界;(3)存在一个内在的与客观的物理世界相分离的实现心理表征的主观世界。这三个假设共同建构了关于世界以什么方式存在,以及我们是谁、我们如何知晓世界的一系列不加怀疑的二元论承诺。
但是,认知主义的最大困境是,抽象的符号计算如何可以表征外部世界,计算机如何具有意向性,表征内容的意义何在?他们的解释是,基于表征的计算能够在大脑或机器中用符号编码的方式物理地实现,这种物理的实现就与世界建立了意义关联。正如1976年纽厄尔和西蒙的“物理符号系统假设”所断言,物理符号系统具有产生智能行为的充分必要条件。显然,这只有在承诺所计算的符号既是物理的又包含语义才有可能。在这一点上,计算主义者派利夏恩认为:表征本身就是涉身性的桥梁,因为计算根本上就是语义的,计算机的句法已经反映或编码了语义,因此计算机具有意向性,计算就是消除语形和语义(物理与心理的)“解释鸿沟”的桥梁。福多(J.Fodor)从因果解释的角度提出,心理意向的实现机制就是符号化的思维语言的计算,这是“我们所具有的唯一真正严格的认知科学(科学的心理学)”。意向状态之间的因果关系就是由纯形式的计算过程一符号序列的转换得到实现的,计算就是符号的因果性及其语义性的中介桥梁。
但是,认知主义最初把心智过程理解成大脑内部的符号计算时,完全排斥意识和意识经验,心智就被分隔成两个完全不同的区域:个人主观的心理状态与大脑中实现的符号计算状态,这种大脑计算的心智过程与内在的意识经验的分离,引发一系列的“心、一身难题”(1)“见象学”的心一身问题:作为计算机的大脑如何拥有主观的意识经验?(2)“计算”的心一身问题:大脑如何完成推理、信念和意识经验的计算?(3)心一心问题:计算的心理状态和主观意识经验的心理状态之间是什么关系?显然,每一个问题都是前述的“解释鸿沟”的某种变体。而接下来我们将看到,生成认知进路如何在“生命之心”的框架下重述“解释鸿沟”并将其转化成“身一身问题”。
(二)生命中的心智
瓦雷拉和汤普森主张,在生命与心智之间存在深刻的连续性一心智是生命之心(mindinlife),这种主张包含着三重义涵。首先,生命的最根本的特征是自创生性和自治性。二者是指一个自组织生命系统具有的特性,由自身内生的、自组织的和自我控制的动力机制决定。其次,意向性包含主观体验,是“主观的鲜活的身体”的内在基本特征。所谓“主观的鲜活的身体”不是笛卡尔意义上物理的身体,而是有生命的活的有机体,是在生活世界中包含意识的主观体验的生命有机体。因此,对于意识和意识经验的解释必须从生命的自创生性、自治性和意向性三者的内在关联的视角进行解释。再次,在整体论意义上,生命包含有机体、主观的鲜活的身体和生活世界(life-vorld)三大要素,在这种观念下,心智是生命之心。
- 论文部落提供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咨询服务。
- 论文部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高端专业的编辑团队,可帮助您指导各领域学术文章,您只需提出详细的论文写作要求和相关资料。
-
- 论文投稿客服QQ:
2863358778、
2316118108
-
- 论文投稿电话:15380085870
-
- 论文投稿邮箱:lunwenbuluo@126.com